工伤六级视力等级怎么鉴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级伤残鉴定标准: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二级伤残鉴定标准: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 0. 02,或视野8%(或半径5°) 三级伤残鉴定标准: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5或视野16%(半径10°)眼矫正视力.05或视野16%(半径10°)侧眼球摘除或眶内容剜出,另眼矫正视力.1或视野24%(或半径15°)四级伤残鉴定标准: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2或视野32%(或半径20°)眼矫正视力. 05,另眼矫正视力0.1双眼矫正视力.1或视野32%(或半径20°)五级伤残鉴定标准:双眼外伤性青光眼术后,需用药物维持眼压者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3或视野40%(或半径25°)眼矫正视力. 05,另眼矫正视力0.2~0.25眼矫正视力. 1,另眼矫正视力等于0.1眼视野40%(或半径25°)侧眼球摘除者六级伤残鉴定标准:一眼有或无光感,另一眼矫正视力0.4眼矫正视力 0. 05,另一眼矫正视力0.3眼矫正视力 0. 1,另一眼矫正视力0.2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48%(或半径30’)七级伤残鉴定标准: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8一眼有或无光感,另一眼各种客观检查正常眼矫正视力 0. 05,另眼矫正视力0.6眼矫正视力 0. 1,另眼矫正视力0.4眼矫正视力0.3或视野64%(或半径40°)眼外伤性青光眼术后,需用药物维持眼压者八级伤残鉴定标准:一侧或双侧眼睑明显缺损眼矫正视力 0. 2,另眼矫正视力0.5眼矫正视力等于0.4眼视野80%(或半径50°)九级伤残鉴定标准:第对脑神经眼支麻痹壁骨折致眼球内陷、两眼球突出度相差mm或错位变形影响外观者眼矫正视力 0. 3,另眼矫正视力.6眼矫正视力等于0.5器损伤,手术无法改进溢泪者十级伤残鉴定标准:一眼矫正视力 0,5,另一眼矫正视力0.8眼矫正视力0.8
赔偿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工伤伤残等级等级怎么鉴定
工伤鉴定等级可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复印的完整病历材料,如检验报告; (二)工伤
2021-11-07 15,340 -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10级,工伤等级怎么算
工伤伤残鉴定等级的内容如下: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
2022-08-14 15,340 -
工伤伤残等级鉴定等级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评级标准与商业保险伤残鉴定标准不同。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包括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鉴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
2022-04-03 15,340 -
工伤视力鉴定十级怎么赔偿
工伤十级大致能得到六到八万的赔偿,赔偿事项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次性伤残补贴金,7个月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能证明12受伤前12个月薪水的就是12个月薪水的平均数计量;不能证明的就是受伤前12个月的工伤保险
2022-07-06 15,340
-
01:20
工伤等级鉴定标准工伤等级鉴定标准按照相关规定,分为一级到十级,一般伤残情况一级是最严重的,十级最轻的;具体还需要至到劳动部门的伤残鉴定部门进行鉴定或者前往有资质的伤残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一般常见的八到十级伤残的评定标准为: 1、八级工伤鉴定标准:双足部分肌
10,669 2022.04.17 -
00:59
工伤骨折怎么鉴定伤残等级工伤骨折鉴定伤残等级的程序如下:受伤职工收到工伤认定书,待伤情稳定后就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
4,119 2022.04.17 -
01:11
伤残鉴定等级怎么划分伤残等级共划分为十级,一到四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五、六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到十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到意外伤害,被认定为工伤后,由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
6,93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