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行为构成诈骗罪几种情形都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这应该是诈骗,建议谨慎处理,有资金损失可以报警。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欺骗感情不属于诈骗罪。没有涉及金钱的诈骗一般是不构成诈骗罪,涉及到金钱到立案标准的可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那要看涉不涉及到财务。如果对方仅仅只是欺骗感情,并不构成犯罪。如果是虚构各种理由索取财务,为达到目的后就找各种理由闹分手玩消失,就很大可能涉嫌到诈骗。所以说热恋中的情侣判断能力往往跟无行为能力人差不多。所以对方任何理由向你索取财务的时候要多留个心眼。
-
诈骗罪分那几种构成形成4种以上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020.06.17 136 -
民事欺诈行为哪些构成诈骗罪?
其实民事欺诈行为跟诈骗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有民事欺诈行为就可以接受处罚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即二者都有欺骗行为并都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
2020.03.14 158 -
民事欺诈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
民事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不把真实情况当作真实情况来表示,旨在使他人发生错误,进而作出迎合性意思表示的行为,包括有相对人意思表示的欺诈和无相对人意思表示的欺诈。 民事欺诈是可撤销民事行为或者无效民事行为,不构成诈骗罪: (1)民事欺诈主
2021.02.23 353
-
欺诈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情形都有哪些
民事欺诈行为只要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且涉案金额达到法定的数额,应认定为诈骗罪。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
2023-02-27 15,340 -
诈骗行为不构成诈骗罪的情形有哪些
数额较小,没有达到2000元,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反社会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但如果诈骗行为累计数额超过2000-5000,就可以追究诈骗罪的
2022-06-20 15,340 -
有哪几种的情形构成欺诈?
一、根据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要注意常见的不构成或不作为共犯处理的几种情形: 1、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不构成共同犯罪。 2、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但有的是出于故
2022-08-29 15,340 -
诈骗罪有几种构成
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具体种类有:合同诈骗罪、票据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集资诈骗罪、有价证券
2021-10-15 15,340
-
00:58
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6种情形诈骗罪非法占有为目的6种情形如下:1、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2、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
4,736 2022.05.11 -
01:26
欺骗感情属于诈骗罪吗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欺骗感情是否属于诈骗罪,需要根据以下情况而定: 1、单纯的欺骗感情,没有涉及到财产的行为,不属于诈骗; 2、如果在欺骗感情中涉及到财产的行为,达到立案标
5,901 2022.09.06 -
01:01
构成强迫交易罪的行为有几种强迫交易罪的行为包括以下五点: 1、强买强卖商品的; 2、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3、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4、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 5、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强迫
683 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