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离婚男方没有抚养义务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解决是否离婚、孩子抚养权及财产分割三个问题: 如果双方对上述问题协商一致,可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 如果协商不成,直接上人民法院起诉离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孩子的抚养权:二岁以内一般给母亲,2岁-10岁考虑到孩子的抚养情况和双方的经济条件,10岁以上考虑孩子的意见。 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一般是对方月收入20%-30%,除非对方愿意一次性全部支付,法院判决是按月支付。 财产;领取结婚证是划分是否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时间,但并不是必然的,还需要从资金来源来分析。法院处理的现有财产,至于房子,不知是你们的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如果是婚后财产,无论以谁的名义签字,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你们的房产和存款如果是夫妻共同财产,一人一半。 如果你是准备起诉的一方,需要提供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如果对方不给结婚证,你需要到领取结婚证所在地的民政局调取 如果对方有家暴,建议报警,这样才能得到精神损害赔偿 已经登记结婚,彩礼不返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男方出轨离婚有抚养权。根据法律的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
男方没有尽到抚养义务怎么办
男方没有尽到抚养义务的处理方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进行判决;对于法院生效的判决书,男方依然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其财产进行申请保全等措施。
2021.02.16 130 -
男方没有尽到抚养义务要怎么办
男方没有尽到抚养义务的办法是:首先可以先和对方协商,进行催告;协商不成,催告后还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对方履行抚养义务;法院判决出来后,对方还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可以请求法院强制执行生效文书。
2021.04.19 141 -
没离婚男方出抚养费怎么办
没离婚男方要支付抚养费。无论是否离婚,父母对于子女都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未成年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请求支付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一、二款
2021.04.07 138
-
男方婚内出轨,女方提出离婚,男方没有尽到抚养义务,男方该怎么办
可起诉离婚,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尊重当事人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2022-01-23 15,340 -
婚内出轨,女方提出离婚,男方没有尽到抚养义务,女方该怎么办
可起诉离婚,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尊重当事人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2022-02-21 15,340 -
离婚后女方出轨,孩子抚养权归男方,但男方没有尽到抚养义务怎么办
需要双方本着孩子最大利益自行协议孩子抚养权归属,达不成一致意见,可以起诉解决。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通知: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
2022-02-14 15,340 -
男方出轨, 女方提出离婚, 男方没有尽到抚养义务, 法院会怎么判
仅仅如此的话不构成重婚罪的,离婚的话可以分割婚后取得的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支付抚养费。(离婚有两种方式,双方对是否离婚、财产分割、孩子抚养权协商一致的话带上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离婚协议
2022-01-23 15,340
-
01:05
男方出轨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判出轨离婚一般来说跟孩子的抚养权没太大的关系。两岁以下的孩子通常抚养权归母亲所有。但是,母亲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长期不能治愈,子女不宜与母亲同住的,是可以由父亲抚养。由于其他原因,子女不能与母亲同住,这种情况下抚养权归父亲所有。 离婚
1,644 2022.05.11 -
00:52
男方出轨离婚 孩子抚养权归谁男方出轨了孩子判给谁从法律层面讲,男方出轨和孩子判决给谁抚养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法律方面,分析孩子判给谁,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孩子的年龄,两岁以下,原则上归女方抚养,二是双方的收入,两岁以上的孩子一般随经济收入较高的一方生活,三是看双方的
912 2022.05.11 -
00:59
男方出轨孩子抚养权怎么判男方出轨会对男方争取抚养权不利,但是也不会直接导致男方无法获得抚养权。确定抚养权的规则如下: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多数还在母乳喂养期,母乳哺育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从婴儿生长发育的利益考虑。应当
668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