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签劳动合同还应该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单位未签署劳动合同,应支付你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如已具备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还可要求单位支付未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赔偿金; 2、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用人单位是故意不签劳动合同,且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且超过一年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单位违法不及时签订的,则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离职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经济补偿;离职属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以经济补偿为基础支付双倍赔偿金。
-
未签订劳动合同应支付双倍工资吗
未签订劳动合同,如果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的,应支付双倍工资。但双倍工资的赔偿最多不超过十一个月。如果还未超过一个月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只要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即可。
2020.07.02 201 -
未签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双倍工资吗
分情况。1.实际情况下,员工自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是极少数,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工作赚钱的。但也难免有一些“劳动碰瓷”人士,在进入一些不正规的小公司后,以各种理由拖延不签劳动合同,等后期再一并申请劳动仲裁。对于这种情况,因为已经给了公司一个月签
2020.05.17 274 -
补签劳动合同还用支付双倍工资吗
补签劳动合同在一般情况下是还需支付双倍工资的。只有在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才会予以二倍赔偿,若超过一年的,会被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020.01.20 128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还要以前的双倍工资差额支付吗?
1,以公司未签合同,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差额是可以的,但是以这一条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是不行的;2,找公司的违法行为,看公司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
2022-04-23 15,340 -
一年以上未签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吗?
应当支付11个月双倍工资差额。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2022-02-09 15,340 -
不签劳动合同告双倍工资差额
公司行为违法,根据法律规定公司没有与你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你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可立即辞职(通过快递方式,注意格式及内容),并可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2022-03-18 15,340 -
劳动者未签劳动合同应该支付双倍工资吗
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的,应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可以要求赔偿未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双倍工资。双倍工资的计算应以实际工资为基础,扣除已支付的工资,最多支持11个月的工资。
2021-11-03 15,340
-
00:50
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支付几倍工资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应当支付两倍工资。用人单证招录劳动者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支付两倍工资的时间应当从用工的第二
3,077 2022.04.17 -
01:04
未签订合同 双倍工资计算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具体如下: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计算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后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
1,836 2022.04.17 -
01:10
什么情况下企业要支付双倍赔偿金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赔偿金情形如下: 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
2,60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