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失踪,另一方是否可以拒绝另一方探望孩子,以此有没有依据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失踪、下落不明是要一方离开自己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的地方后,去向不明,与任何人都不联系,没有一点消息,而且时间持续两年以上。满足这些条件,法院才会认定为失踪、下落不明满两年,视为夫妻感情破裂,判决离婚。 夫妻双方无论谁获得小孩的抚养权,都不可以拒绝另一方前来看望小孩,相反获得小孩的一方还要予以配合。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获得小孩抚养的一方不让另一方看望小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夫妻双方先协商解决。 2.找居住地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调解解决。 3.没有获得小孩抚养权的一方直接拿着判决或者调解书去法院申请执行,实现看望小孩的请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一方是没有权拒绝对方探视孩子的,但是父或者母一方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探望,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在离婚之后,如果另一方拒绝探望孩子的话,那么可以通过诉讼要求其履行探视义务。具体而言,法律对此也有强制执行的规定,即强制执行对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
一方拒绝让另一方看望孩子是否可以起诉变更抚养权
有抚养权的一方不让没有抚养权的一方探望孩子,也是可以到法院起诉变更抚养权。如果有抚养权的一方拒绝不执行关于探望子女的判决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021.04.10 133 -
夫妻一方失踪另一方要离婚可以离吗
1、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将诉讼文书通过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被告,无论被告看到与否,均视为送达,在法院规定的时间内,被告不出庭、不应诉的,法院即可缺席审理,缺席判决。 2、可以对下落不明人申请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达到解除婚姻关系的目
2021.04.17 150 -
夫妻一方失踪另一方想申请离婚可以吗
一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直接提起离婚诉讼。法院按照普通民事案件规定的程序审理并判决。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2021.04.21 125
-
夫妻双方离婚时,一方有权拒绝另一方看望孩子,另一方可以拒绝吗?
对于小孩的抚养权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扶养条件、教育背景、小孩年龄以及男女双方是否存在不适合抚养小孩的特殊情形来判决。具体而言法院会综合考虑男女双方的工
2022-01-19 15,340 -
夫妻双方离婚后一方拒绝探望孩子另一方可以拒绝孩子探视权吗
针对另一方不支付小孩抚养费的情形,双方可以先行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抚养小孩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同时还可以根据抚养情况适当的要求增加小孩的抚养费。 夫妻双方无论谁获得小孩的
2022-03-20 15,340 -
离婚后,一方拒绝另一方探望子女,另一方可以强行拒绝其父母探视吗
设立探望权的初衷在于保护子女的利益,父或母行使探望权也有赖于子女的配合。当子女不愿见父或母时,如果一味强调父或母的探望权利而对子女的意志不加理会,势必会使子女受到伤害。法院应根据子女的年龄和鉴别能力,
2022-03-15 15,340 -
夫妻离婚时, 一方有权拒绝另一方看望孩子吗?
对于小孩的抚养权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扶养条件、教育背景、小孩年龄以及夫妻双方是否存在不适合抚养小孩的特殊情形来判决。具体而言法院会综合考虑男女双方的工
2022-03-31 15,340
-
01:02
夫妻一方失踪另一方怎样离婚
一方失踪时,另一方可诉讼离婚,对于不知道在何地的人提起的离婚诉讼,由提起诉讼一方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是一样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失踪的人时间没有达到两年,其配偶可以先申请宣告失踪,等到人民法院宣告失踪之后,
852 2021.04.25 -
00:56
夫妻一方有债务,另一方是否要承担
夫妻一方有债务,另一方是否要承担,要看是什么情形下产生的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那么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债务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债
1,447 2022.05.11 -
01:12
另一方失踪了怎么离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失踪,另一方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办理离婚:1、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公告期间为60日,被告不在规定时间出庭
1,22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