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第一次起诉必须要到法院撤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告起诉后,法院宣判前,可以申请撤诉,原告再次起诉,法院应该受理,离婚案件除外,不予受理,要在第一次撤诉六个月后重新起诉,实际上还是第二次起诉,法院根据案件情况,进行调解或依法判决。见: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第一百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四条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法律规定,撤诉是法律赋予原告的一项权利,是由当事人自己选择的。首先,原告可以在宣判前申请撤诉;同时,原告在诉讼中不出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
可以的。 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了原告撤诉权,只要是在法院宣判前,原告都可以申请撤诉。 因此,即便本案已经经过了开庭审理,只要法院还未做出判决,原告都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法院裁定准许撤诉后,原告向法院提起的离婚诉讼案就了结了。二人的婚姻关系仍继续存在。
-
第一次起诉离婚法院让撤诉可以不撤诉吗?
当事人第一次起诉离婚,法院让撤诉的,不可以不撤。撤诉是法律赋予原告的一项权利,是由当事人自己选择的,在当事人申请撤诉,法院同意后,就应当按撤诉处理。
2020.06.19 112 -
第二次起诉必须离婚吗
第二次起诉离婚不是必须离婚。法律规定在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诉讼离婚的前提是双方感情已破裂,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或者不能证明双方感情确实已破裂,则不利于法院判决离婚。法律上认可的感
2022.05.11 404 -
第一次起诉离婚法院让撤诉可以不撤吗
可以的。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了原告撤诉权,只要是在法院宣判前,原告都可以申请撤诉。 因此,即便本案已经经过了开庭审理,只要法院还未做出判决,原告都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法院裁定准许撤诉后,原告向法院提起的离婚诉讼案就了结了。二人的婚姻关系仍
2020.11.08 135
-
第一次起诉离婚第二次起诉必须要判离吗
起诉离婚第一次判不离,第二次不一定是必须判。判决离婚是看夫妻双方感情是否破裂,只是二次起诉离婚判决离婚的概率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
2022-06-05 15,340 -
三次起诉离婚必须一次起诉吗
不是。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已经破裂,如果破裂了就判决离婚,否则判决不准离婚,起诉次数不是判决离婚的决定性因素。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
2023-05-02 15,340 -
起诉离婚必须要到当地法院起诉吗?
男女一方想要起诉离婚的,可以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向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一般地域管辖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
2021-07-20 15,340 -
离婚必须到法院起诉吗?
当然是的,针对你的情况,就目前的这种情形,你就只能起诉离婚来解决的。只有这一种方式的。离婚的方式有2种:1、协议离婚,但是需要你们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配等达成一致意见才可以的;2、如果协
2022-03-29 15,340
-
00:57
第一次原告撤诉第二次能离婚
第一次原告撤诉第二次不一定能离婚。是第一次起诉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对于原告第一次起诉离婚撤诉的,属于没有经过审判环节的情形,不属于上述第二次起诉离婚应当离婚的情况。若双方达
2,646 2022.04.17 -
01:07
离婚诉讼第一次能判离吗
第一次起诉离婚法院是否会判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 1、如果夫妻感情没有完全破裂,法院一般不会判决离婚; 2、第一次起诉离婚如果能提供感情破裂的法定证据,比如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家暴等的证据,法院在第一次起诉时就会依法判决双方离婚; 3、如果
10,225 2022.07.06 -
01:10
起诉离婚必须要证据吗
起诉离婚,原告当然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离婚诉讼也是民事诉讼,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因此,离婚诉讼中原告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举证不能时,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败诉风险。具体来说,原告在提起诉讼的时候
1,60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