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可以起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起诉要符合相关条件,与有无借条无关; 1、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分割或者发生争议,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予以保护的诉讼行为。 2、起诉的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简单地讲,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或人身权或其他权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与之发生了权利、义务归属的争执。 (2)有明确的被告。 所谓明确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诉必须明确指出被告是谁,也就是要明确谁侵害了他的民事权益,或者谁与他发生民事权益的争议。只有被告明确,诉讼方能成立。但是需明确的一点是,法律要求有明确的被告,重点在“有”字,而不论被告是否“正当”,也就是说即使当事人告错了人,选错了被告,并不妨碍诉讼的成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还款期限未到,出借人不可以起诉还款,只有在对方当事人没有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的时候,当事人才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当事人如果要起诉,需要注意满足起诉的法定条件。
债权债务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双方可以就还款的期限进行补充,并签订补充协议,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此时也无法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
借款未约定还款期限起诉时效
借款诉讼时效,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处理: 1、明确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是从还款日期到期后的第二天起算,如果债权人在三年之内没有催告债务人,就丧失胜诉权。 2、没有写明还款日期的,根据司法实践的经验,确定没有写明还款期起的借条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
2021.02.19 164 -
债权债务未约定还款期限怎么办?
如果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则双方可以就还款的期限进行补充,并签订补充协议,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此时也无法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2021.04.28 117 -
债务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为几年
债务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自权利受到
2022.04.13 605
-
债权人未约定还款期限可以起诉吗
起诉要符合相关条件,与有无借条无关; 1、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分割或者发生争议,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予以保护的诉讼行为。 2、起诉的条件
2022-03-24 15,340 -
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起诉时效
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要求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
2022-09-02 15,340 -
未约定还款期限借款合同起诉胜诉可能
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债权人可以随时主张也可给予对方一个宽限期,诉讼时效自你宽限期满计算2两年,如果在2年间你在次主张权利,则时效重新计算,可以一直推但不能超20年。
2022-06-27 15,340 -
债务人未按时付款, 债务人还能否以未定期还款为由提起诉讼追债索赔
是否为定期还款的债务,建议诉讼时效内提出起诉。(一)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二)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
2022-05-04 15,340
-
01:03
未到期借款可以提前起诉吗
未到期借款,一般不可以提前起诉,这是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借款人负有到期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的义务,如果借款人未按照约定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的,贷款人有权向法院起诉以实现自己的债权。因此,一般情况下如果借款没到期的,贷
2,758 2022.04.17 -
00:50
没写还款日期的借条可以起诉吗
没写还款日期的借条可以起诉。 1、在民间借贷中,借贷双方在债权债务关系形成时未约定还款期限,债权人可以随时主张权利,债务人可随时履行义务,但不能超过最长诉讼时效20年的规定; 2、向法院起诉,需要准备存在欠款的证据,例如欠条,微信聊天记录,
8,336 2023.01.20 -
01:09
离婚后还可以起诉共同债务吗
离婚后还可以就共同债务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则上,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就应当约定好各自对于债务的清偿比例,但是如果离婚时没有做出约定的,也还可以离婚后再约定。协商一致的,可以自行订立协议书;协商不成的,才起诉到人民法院。 具体来说,根据
2,10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