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申请书的内容怎样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申请与受理 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实践中,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住址和身份证号或者其他身份证件号码以及联系方式; 2、被申请人名称、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 3、发生争议的事实、申请人的主张和理由等。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七日内审查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 (二)开庭与裁决 1、仲裁庭应在开庭前5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开庭时间、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 2、当事人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撤诉处理,对被申请人可以缺席仲裁; 3、开庭后应宣布仲裁人员名单,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4、然后当事人陈述并辩论,最后进行裁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政,是主管民间社会事务的行政部门。 机构设置:国家级设民政部,省(自治区)级设民政厅,市县级设民政局,乡镇设社会事务办公室。 民政工作具有中国特色,它是泛指中国历代国家或政府以人民群众为对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有关的一些社会性、政治性的国内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其工作内容,无论从历史还是以当代来说,都是极为广泛的,仅只当代民政来说,它涉及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
-
什么是并科原则
并科原则,又称相加并科原则,即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绝对相加,合并执行。 该原则在理论上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在实践中弊端很多,难以执行,特别是数罪中有宣告死刑或无期徒刑的更无法合并执行。另外,该原则又使刑罚显得过于严酷,有悖于现代法治国家刑罚
2020.09.26 397 -
并科原则是什么?
并科原则,又称相加并科原则,即对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绝对相加,合并执行。 该原则在理论上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在实践中弊端很多,难以执行,特别是数罪中有宣告死刑或无期徒刑的更无法合并执行。 另外,该原则又使刑罚显得过于严酷,有悖于现代法治国家刑
2020.08.03 248 -
什么是犯罪前科
犯罪前科是指曾经犯罪,受过刑罚处罚的情况。犯罪前科对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升学、入伍、就业三个方面。有犯罪前科的人是不能入伍的,也不能报考公务员,同样也不能参加司法考试。在企业中应聘的时候,负有如实报告犯罪记录的义务,还可能会影响被录用的几
2021.12.11 3,190
-
扫黑前科是否有追诉期
不一定,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案件是受追诉时效限制的,但如果已经立案或者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的,可以不受追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
2022-11-04 15,340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第九条是什么?
省科技奖自然科学类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要科学发现的公民和组织。前款所称重要科学发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的;(二)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2022-09-22 15,340 -
什么是科目
“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科目。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都计入此科目。会计分录如下:1、当期缴纳时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注:单位承担的部分)其他应收款——住房公积金
2022-11-01 15,340 -
什么是前科
1、行为人构成前科的条件包括:判处拘役、有期徒刑、以及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只有有前科的人再犯罪才会有成为累犯的可能。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
2022-11-20 15,340
-
01:37
洗黑钱是什么意思洗黑钱指的是将从事违法所得或进行非法交易的赃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中转,进而掩盖非法性质和来源,让其以合法的身份进入市场。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明知道是毒品交易、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走私、或贪污贿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诈骗等所得产生的收益
30,798 2022.04.17 -
01:16
洗黑钱 是什么意思洗黑钱指的是将从事违法所得或进行非法交易的赃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中转,进而掩盖非法性质和来源,让其以合法的身份进入市场。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明知道是毒品交易、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走私、或贪污贿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诈骗等所得产生的收益
6,702 2022.04.15 -
01:30
洗黑钱是什么要坐几年牢洗黑钱指的是将从事违法所得或进行非法交易的赃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中转,进而掩盖非法性质和来源,让其以合法的身份进入市场。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明知道是毒品交易、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走私、或贪污贿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诈骗等所得产生的收益
1,38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