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没有本人的亲笔签名是否可以公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只能借款人亲笔所写,写清内容,可以不公证。 为了尽可能不发生纠纷,借条应这样写:首先应找一张质量比较好比较厚的纸(便于保管)而且应是一张完整的纸来写,有这样的案例有人持一半张纸写的借条起诉,对方称他还了多少钱,原告在纸的下半部分注明了,结果发生纠纷.借条应写清楚这些内容:出借款人、币种、借款金额(金额应写大小写,且要一致,有人因为金额大小写不一致产生纠纷结果打官司。)、用途(不能用于非法活动,如明知对方借钱用于非法活动还借其钱,则这种债权不受法律保护。)、利率(和利息不一样,x%利率为年息,x‰利率为月息,约定的利率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以内受法律保护,超过部分法律不保护。)、还款时间(影响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借款人(出借款人和借款人的姓名要和本人居民身份证上的姓名一样)、借款时间(农历还是阳历)。如有证明人或担保人要让他签上名,但要写明是证明人还是担保人,以免发生纠纷。 借条写好后最好是复印一份,原件和复印件分开保管,这样即使原件不见了还有复印件也好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间借贷可以公证。民间借贷合同的公证与否,取决于双方的约定,并非法定必需的程序。民间借贷公证一般指的是对民间借贷协议进行公证,民间借贷协议公证分民间借款协议公证和民间还款协议公证。
民间借贷合同是可以申请公证的。但民间借贷合同的公证与否,取决于双方的约定,并非法定必需的程序。民间借贷公证一般指的是对民间借贷协议进行公证,民间借贷协议公证分民间借款协议公证和民间还款协议公证。
-
借名贷款的民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
借名贷款合同有效。借款人应当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不得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借名贷款时名义借款人为申请贷款向银行隐瞒真实借款用途涉嫌采取欺诈手段,其未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同时违反将所借款项交由实际借款人使用的约定,逃避还款责任
2020.10.17 213 -
借名贷款的民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
借名贷款合同有效。 借款人应当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不得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借名贷款时名义借款人为申请贷款向银行隐瞒真实借款用途涉嫌采取欺诈手段,其未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同时违反将所借款项交由实际借款人使用的约定,逃避还款责
2021.12.19 190 -
没有房产证的房子是否可以抵押民间借贷
没有房产证的房子不能抵押借款。 抵押借款的房子要满足下列要求: (一)房屋的产权要明晰,符合国家规定的上市交易的条件,可进入房地产市场流通,未做任何其他抵押; (二)房龄(从房屋竣工日起计算)与贷款年限相加不能超过40年; (三)所抵押房屋
2021.01.29 177
-
如何检查民间借贷的是否有一方亲笔签字
近年来,民间借贷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债权人经常将另一方,即夫妻双方诉讼到法院,要求承担还款责任。如果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夫妻一方签字确认的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法律明确规定,夫
2021-11-17 15,340 -
有亲笔签名的打印是否有效
看具体情况的,如果不是违法的,是自己写,自己打印,自己签名,神智清醒,完全自愿的,可能还是有效地
2022-11-01 15,340 -
借条上光盖一个公章,没有任何人的亲笔签字可以么,是否可以生效。
可以的,公司作为一个法人是一种法律的拟制,相当于是一个自然人,盖章即为签字。
2022-10-19 15,340 -
亲笔签名的遗嘱公证有效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打印的遗嘱应当认定为有效遗嘱。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公民有权处分自己的个人合法财产,法律规定遗嘱方式,是为
2022-07-10 15,340
-
01:12
民间借贷是否合法民间借贷只要与法律规定的条件相符合,即合法。 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行为,会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中,有约定要支付利息的,那么借款的利率必须要遵守规定。同时,民间借贷的利率,能适当的超过银行的利
5,559 2022.05.11 -
01:11
民间借贷没合同可以起诉吗民间借贷关系,就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借贷关系,具体包括了自然人与自然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以及法人之间的借贷关系。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主体,在向法院主张借贷关系时,债权人都应当提供相应的债权证据。因此,如果没有合同,债权人同时没有办法提供借据,收据,
1,615 2022.04.15 -
01:23
民间借条没有担保人可以吗首先,我国法律并没有对民间借贷的保证人作出过多限制。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当然可以选择第三方担任保证人,担保合同的继续履行和相关债务的清偿。换句话说,民间借条没有担保人,也是合法有效的。民间借贷中的借条的合法有效性,不取决于担保人的有无。相
1,54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