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债务离婚可否对抗第三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如果夫妻双方达成一致,约定有效,符合法律相关规定; 2、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在婚姻关系结束后仍然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夫妻双方共同偿还债务; 3、1和2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夫妻之间的约定只在夫妻之间有效,不可以对抗债权人,举例说明:甲和乙2012年1月结婚,婚姻存续期间借款100万元,2012年5月离婚,离婚协议中约定债务均有丈夫承担,2012年6月债权人向丈夫索款,丈夫支付50万元后无任何可供执行的存款和财产,此时,债权人可以像妻子主张50万债权,妻子有义务偿还该债务,妻子偿还50万后基于之前的离婚协议中的约定,享有向前夫主张50万元的权利。也许您会问丈夫不是已经没钱了吗,这里所分析的是法律关系,权利能不能实现要看实际情况,如果丈夫始终没有钱,那么妻子就白白支付50万而得不到补偿,这就是3开头所说的:“夫妻之间的约定只在夫妻之间有效,不可以对抗债权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债务协议除非第三人明知该约定的,否则的话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如果第三人对该约定不知情,那么这个约定就只是夫妻内部的约定,对外不能对抗有债权的第三人。
-
夫妻在夫妻共同财产下可以对抗第三人吗
夫妻财产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是指未直接参与双方合同法律关系,对双方的合同关系不知情的合同第三方。根据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2021.03.17 184 -
夫妻共同财产与第三人约定是否对抗
如果是善意第三人,则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是指未直接参与双方合同法律关系,对双方的合同关系不知情的合同第三方。根据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
2021.02.09 112 -
夫妻之间债务协议能否对抗善意第三人
夫妻债务协议除非第三人明知该约定的,否则的话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如果第三人对该约定不知情,那么这个约定就只是夫妻内部的约定,对外不能对抗有债权的第三人。
2021.01.31 123
-
夫妻之间的个人债务,离婚协议可否对抗第三人?
1、如果夫妻双方达成一致,约定有效,符合法律相关规定; 2、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在婚姻关系结束后仍然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夫妻双方共同偿还债务; 3、1和2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夫妻之间的约
2022-03-21 15,340 -
离婚协议能否对抗债权人,离婚后夫妻共同债务由谁
离婚协议只对男女双方有法律约束力,不能对抗债权人。即使离婚协议对债务作了分割,只要是夫妻共同债务,离婚后债权人可以向夫妻任何一方主张债权。夫妻一方偿还债权后,可以依据离婚协议向另一方追偿。当然, 《最
2022-04-14 15,340 -
夫妻有债务约定可以对抗第三人?
在夫或妻一方对外负有债务时,债权人是很难知道他们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是否有约定。在此情况下,如果要求债权人或第三人知道,或者推定他们应当知道,就势必损害债权人或第三人利益,使其合法债权得不到法律的
2023-04-09 15,340 -
夫妻债务协议能否对抗善意第三人?
除非第三人明知该约定,否则夫妻债务协议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根据相关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如果第三人对该约定不知情,那么这个约定就只是夫妻内部
2022-12-06 15,340
-
01:15
离婚前的债务是否夫妻共同债务
要判断离婚前的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需要遵循两大原则:一个是看欠下债务的时间,还有一个就是要看债务的目的。如果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欠下的债务,而且是为了家庭共同生活和日常生产经营需要所欠下的,就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需要由夫妻共同偿还。就
687 2022.04.17 -
00:44
夫妻有共同债务可以离婚吗
夫妻有共同的债务也是可以离婚的,只是离婚的时候需要对债务问题进行处理。无论双方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只要双方能够对债务问题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就可以按照双方的一致意见来处理债务。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就要根据债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债务
524 2022.04.25 -
01:04
离婚夫妻对共同债务承担是怎样的
离婚就意味着夫妻共同体的破裂,这时候由于婚姻关系涉及多重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因此,夫妻双方应当及时对夫妻共同债务,达成一致的偿还协议,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首先,需要确认什么是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夫妻双方以
1,40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