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正确格式到底是无效条款还是有用条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何正确写借条:一、正确格式: 借条 借款人: 姓名:____ 性别:____ 民族:____ 出生年月日:__ 家庭住址: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 今向__借人民币大写:____元整小写:____元整,期限为____个月. 于__年__月__日一次性还清. 此据 借款人:____ 担保人:____ 借款日期:__年__月__日 注意: 语言问题 打借条时不要使用多音、多义字。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汉字存在一字多音,一字多解的现象,在借条中一旦使用这些汉字,就有可能造成纠纷。比如“还欠款人民币壹万元”,既可以理解成“已归还欠款人民币壹万元”,也可以理解成“仍欠款人民币壹万元”。 二、借条的基本内容包括:债权人姓名、借款金额(本外币)、利息计算、还款时间、违约(延迟偿还)罚金、纠纷处理方式,以及债务人姓名、借款日期等要件。只要具备债权人姓名、借款金额、债务人姓名及借款日期(尽管是后来添上的),但符合借条的主要要件,因此具有法律效力。一旦产生争议,是可以作为证据向人民法院主张债权的,人民法院也会采信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下列格式条款是无效的: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六)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七)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八)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
-
格式条款是无效的?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分别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2021.03.11 102 -
格式条款是否无效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格式条款,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 3、以法律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制定格式条款的基本原则之一; 4、格式条款提供者免
2022.04.15 243 -
格式条款无效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一)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 (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三)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四)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五)意思表示不真
2021.03.02 134
-
正确写借条,正确格式还是无效条款
如何正确写借条:一、正确格式: 借条 借款人: 姓名:____ 性别:____ 民族:____ 出生年月日:__ 家庭住址: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 今向__借人民币大写:____元整小写:
2022-04-20 15,340 -
借条的正确格式是借条还是欠条
都可以,是一样的。正确写借条要点: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2.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4.应写清楚还款的具
2022-03-15 15,340 -
格式条款无效合同到底有效吗?
格式条款无效合同是否有效需要是情况而定,如果是属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合同有效,其余情况合同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
2022-07-01 15,340 -
格式条款是否属于无效条款
格式条款不属于无效条款。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2022-10-14 15,340
-
00:55
格式合同中的格式条款是什么格式条款又称为标准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条款与普通条款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可以明确分配风险、增进交易安全,便于国家宏观调控等等,但同时其自身也存
1,952 2022.04.17 -
00:57
格式条款法律规定格式条款又称为标准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条款与普通条款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可以明确分配风险、增进交易安全,便于国家宏观调控等等,但同时其自身也存
3,810 2022.04.17 -
01:36
合同格式条款的弊端是什么合同的格式条款主要具有下面几点弊端: 第一,在一定程度上讲,格式条款的订立违背了契约自由的原则。因为格式条款是一方当事人预先制定,合同相对人并不参与进合同条款的制定过程,因此没有办法就合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协商,无法表达个人意愿,在一定程度上
2,35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