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故意伤害罪:我国刑法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为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1,建议及时报警,同时你们要做法医鉴定,若是轻伤或以上,对方要承担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你们同时可以要求对方赔偿你的医药费等。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一般是三年以下若是轻伤以下,你们只能可以要求对方赔偿你的医药费等费用或要求将对方行政拘留,对方不用承担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后续治疗费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网贷被代偿了,债主由原来的网贷机构变成了代偿的主体。实现了债权的转移,当债权人将债权转移的是通知债务人时,债务人就只需向代偿的主体还债就可以。一般是代偿的主体是保险公司,在个人征信报告上会有显示,借款人还款给保险公司即可,需承担的还款金额包括本金、利息、罚息、违约金等。
-
这个自动续费能追回么?
对于自动续费后能否退钱的问题,答案是不能。因为在选择自动续费的时候,app上会让你签署一份协议,并且会让你提供指纹或者密码等信息,因此,你完全是知情的,在下次被自动扣费时候,这个行为属于你的自愿行为,因此app是有权利选择不退回你的钱的。对
2021.01.12 604 -
这个平台能报警拿回钱吗
被平台诈骗的,属于网络上被骗,是有追回钱的可能的。首先,网上诈骗也是诈骗罪的一种形式,案发后应当立马报警,请求立案处理,向公安机关提供所知的线索和信息,并且需要受害人十分配合公安的侦查工作,有可能会要受害人再次与诈骗者联系,甚至约线下交易等
2020.05.10 131 -
电信诈骗这个是怎么回事?
1.如果受害人发现自己遭到电信诈骗,可以立即向银行反应相关情况,银行也会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并对受害人的账户进行冻结,或者对账户进行挂失。倘若受害者及时发现并向银行求助,那么受害者的银行卡就能够免遭盗刷,若未能及时发现被骗或者银行没有在
2021.04.16 691
-
已婚夫妻离婚,但是老公不回娘家住,我该怎么办,回复这个回复多少
感谢你对我们的信任。很抱歉,这么长时间才给你回复。你的家庭状况是已婚、有一个女儿、和公婆同住、家人彼此距离很近。你面临的困惑是想和父母多在一起、希望老公也多去自己父母家、老公不愿意过多去自己父母那里、
2022-02-10 15,340 -
行政复议送达回执这个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复议法律文书示范文本——送达回执 受送达单位(人): 送达文件名称及文件编号: 送达方式: 送达地点: 送达人: 送达日期:年月日时分 年月日 收件人:收件日期:年月日时分
2022-07-02 15,340 -
信访回复行政复议请求这个问题求帮助
按照《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对信访答复的内容不服,只能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
2022-06-12 15,340 -
怎么写行政复议答复啊,我不会写这个
行政复议是根据申请人提出的异议,对案件重新进行审理。主要考察的是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处罚决定书是否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处理程序合法这些问题。然后根据审理的结果,针对申请人提出的
2022-06-19 15,340
-
01:10
复婚离婚证要收回吗
复婚离婚证要收回。如果男女双方在离婚后再进行复婚的,那么通常需要先向婚姻登记处提交离婚证。登记处的工作人员收回离婚证之后,才可以办理复婚手续。如果其中一方的离婚证已经丢失,那么可以到原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或者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
2,848 2022.05.11 -
00:58
贴息贷款2021年还有这个政策吗
贴息贷款2021年还有这个政策。贴息贷款包括助学贷款、创业扶持资金、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初创企业补贴。国家宣传各种政策性贴息、无息贷款,主要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群体更好的生存,解决其基础的生活保障。相对于2020年的贴息贷款政策,有所调整,如20
1,239 2022.04.12 -
01:01
参保人信息重复怎么回事
参保人信息重复的原因如下:1、制度设计缺陷导致重复参保。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城乡居民因身份不同而拥有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有职业的城镇职工参加“职工医保”、无业的城镇居民参加“居民医保”,不同人群筹资标准、医疗保障待遇等
4,11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