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如何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物质损害赔偿的确定方法:根据无过错方所遭受的财产上的实际损失来计算,注意,此处损失仅是直接损失,不包括因离婚所受到的财产期待权损失。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方法: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2、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人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人的50%。无固定收人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人,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离婚损害赔偿损失计算的办法:一般需根据实际损害和双方的实际情况计算,一方在婚姻中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重大过错情形导致离婚的,一方提出离婚时可以要求另一方进行损害赔偿。
-
离婚损害赔偿损失如何计算
离婚损害赔偿损失根据过错程度严重、侵权的手段、造成的后果、以及当地的生活水平等因素来计算。过错越大,赔偿的就越多,过错越小,赔偿的就越少。赔偿包括身体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2021.01.01 128 -
离婚损害赔偿如何计算,有什么计算标准
离婚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2021.02.16 106 -
离婚损害赔偿怎么计算有哪些计算标准
离婚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2021.03.01 115
-
损害赔偿利息计算方法,损害赔偿费如何计算
残疾赔偿金数额如何确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
2022-08-17 15,340 -
离婚损害赔偿计算方法
1、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物质损害赔偿的确定方法:根据无过错方所遭受的财产上的实际损失来计算,注意,此处损失仅是直接损失,不包括因离婚所受到的财产期待权损失。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
2022-05-03 15,340 -
如何计算离婚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损失按过错程度严重、侵权手段、后果、当地生活水平等因素计算。过错越大,赔偿越多,过错越小,赔偿越少。赔偿包括身体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2021-11-03 15,340 -
离婚损害赔偿如何计算
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是婚姻一方因为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其他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离婚损害赔偿。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2023-02-27 15,340
-
01:09
人身损害中营养费如何计算
在人身损害纠纷当中,营养费是指受害人在遭受损害后,为辅助治疗或使身体尽快康复而购买日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所支出的费用。 首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由此可见,虽然最重要的是根据受害人的伤残情况
1,405 2021.04.25 -
01:16
交通事故赔偿如何计算
交通事故经济赔偿计算标准如下:1、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X伤残系数X赔偿年限;2、残疾辅助器具费=适用普通器具的合理费用;3、丧葬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X6个月;等等。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
3,213 2022.04.15 -
01:07
同等责任如何计算赔偿
关于同等责任如何计算赔偿,可以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针对一般发生在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通常会按照交警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认定的同等责任各自承担50%的事故责任。 而针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
87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