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合同纠纷的处理规范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居间合同的基础是委托合同。居间合同的发生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委托人主动找居间人。例如甲有一套房子要出租,他找到作为房屋租赁中介机构的乙公司,乙公司在其公司登记的求租人中为其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一丙,丙是作为求租房屋的委托人,甲和丙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乙公司收取中介费(佣金),按我国目前此类居间合同的交易习惯,佣金是由求租人支付。第二,居间人主动找委托人。居间人往往信息灵通,例如甲知道某物在某地有卖,而急需购买此物的乙却不知道,甲向乙报告了订立合同的信息,并为乙订立合同提供了媒介服务,使乙如愿在某地购买了他所需要的物品,由乙向甲支付一定数额的佣金。以上两种居间合同的基础都是委托合同。第一种情形甲和丙都是乙公司的委托人,第二种情形尽管是甲先找的乙,但最终乙转化为甲的委托人,由乙向其支付佣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处理居间合同纠纷需要注意认定居间人是否已促成合同成立、居间人未促成合同成立是否可依约主张违约金或服务费、委托人规避居间人私下签订买卖合同是否构成违约、委托买卖双方为居间人保管的定金发生争议时居间人应否参加诉讼等。
居间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当事人双方或乙方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签订合同; 2、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签订的合同; 3、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
居间合同纠纷的行为有哪些
居间合同纠纷的表现行为有: 1、因支付报酬而引起的纠纷。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 2、因中介人隐瞒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而引起的纠纷。中介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
2021.01.29 94 -
无效的居间合同纠纷有哪些
无效的中介合同纠纷,具体包括: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中介合同; 2、意思表示不真实的中介合同;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的中介合同; 4、行为人与对方以虚假意思订立的中介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2022.04.13 329 -
无效居间合同纠纷有哪些
违反下列条件的居间合同无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1.01.15 117
-
居间合同纠纷报酬纠纷的范围有哪些
根据各行业行情自己协商,没有具体规定数额。 居间人是为委托人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报告信息机会或提供媒介联系的中间人。 期货市场中的居间人是指,“受期货公司或者客户的委托”,“为其提供订约的机会或者
2023-06-07 15,340 -
居间合同纠纷处理流程有哪些
居间合同纠纷解决的办法有3种:第一是和解,当事人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协商一致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第二是调解,双方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通过运用说服等方法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
2022-09-03 15,340 -
居间合同纠纷的处理中有哪些原则
居间合同的基础是委托合同。居间合同的发生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委托人主动找居间人。例如甲有一套房子要出租,他找到作为房屋租赁中介机构的乙公司,乙公司在其公司登记的求租人中为其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一丙,丙是
2022-04-15 15,340 -
居间合同纠纷证据范围有哪些呢?
忠实于当事人的利益是指居间人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应当向委托人如实报告。居间人的忠实义务具体包括:首先,居间人应将其所知道的有关订立合同的情况或商业信息如实告知委托人;其次,居间人不得对订立合同实施不利
2022-08-20 15,340
-
00:58
居间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一般情况下,房屋居间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如下: 1、当事人可通过和解或调解的方法解决合同纠纷; 2、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按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涉外合同当事人可按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其他仲裁机构提起仲裁; 3
613 2022.05.18 -
01:48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处理途径有哪些
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
1,842 2022.05.11 -
01:20
劳务合同纠纷最有效的处理
劳务合同纠纷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的四种,具体如下: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
2,59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