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给付经济补偿的具体数额标准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经济补偿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夫妻离婚时,对家庭事务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在离婚时有权获得另一方经济补偿的制度。是给予补偿的数额和给付方式,应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协议不成时,应由人民法院在查明夫妻双方各自财产状况以及一方多付出义务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确定。 具体来说,离婚经济补偿的数额应斟酌以下因素: 1、一方付出义务的多少。 离婚经济补偿是对夫妻分别财产制的限制。这种根据付出家务劳动的强度和时间、协助对方工作的多少来确定补偿数额,实际上就是将家务劳动和协助工作的价值货币化。为此,可以将向市场购买同等工作量的家务劳动所需要的价格、雇用他人需要花费多少成本作为参考因素。 2、少付出义务一方因之获得的利益。 获得的利益不仅包括有形的财产价值,如收入、购置的房产等,而且包括无形的可期待性利益,如文凭、执照、专业职称、尚未获得利益的知识产权等。在确定补偿数额时,既应考虑少付出义务的一方因而获得的有形财产价值,更应考虑因之获得的无形的可期待财产利益的价值。 3、双方的财产状况及其经济能力。 如果对方的经济能力无法达到受补偿方的要求,即使确定了高额的补偿数额,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不能实现则没有任何意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并没有对具体的经济赔偿金额作出明确的规定,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夫妻一方由于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可以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也应该作出补偿。具体办法让双方协议来定,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
-
经济补偿金的给付标准是怎样的
经济补偿金的给付标准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每工作满一年的,给付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给付半个月的工资。而该月工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020.07.29 81 -
经济补偿金的最高限额标准具体是怎样的
经济补偿金的最高限额标准: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比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还高,则按三倍的数额来支付补偿金,而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2022.08.09 286 -
经济补偿的具体标准及支付时间是怎样的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0.02.12 92
-
离婚经济补偿给付标准是怎样的
离婚经济补偿的数额和给付方式,应首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协议不成时,应由人民法院在查明夫妻双方各自财产状况以及一方多付出义务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确定。离婚经济补偿的给付标准如下: 1、一
2022-10-11 15,340 -
什么是离婚经济补偿,离婚经济补偿的数额和给付方式,有什么标准吗
离婚经济补偿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夫妻离婚时,对家庭事务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在离婚时有权获得另一方经济补偿的制度。是给予补偿的数额和给付方式,应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协议不成时,应由人民法院
2022-04-08 15,340 -
经济补偿金的给付标准是怎样的
1、经济补偿金的给付标准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每工作满一年的,给付一个月的工资。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给付半个月的工资。 3、而该月工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
2022-12-04 15,340 -
经济补偿金的最高限额标准具体是怎样的
经济补偿金的最高限额标准: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比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还高,则按三倍的数额来支付补偿金,而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2022-06-25 15,340
-
00:59
离婚女方经济补偿标准
离婚女方经济补偿标准如下:1、夫妻共同财产倾向于女方多分割;2、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3、无过错的一方可以要求多分。离婚补偿请求权,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在抚养子女、照顾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方面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可以向另一方提出补
1,696 2022.04.17 -
01:02
企业经济性裁员的补偿标准
企业法人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劳动者工作每满一年的,按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
1,858 2022.04.17 -
01:17
离婚经济补偿多久时效
对于离婚协议书中一方给予另一方的经济补偿金,因其属于合同之债,应该受一般诉讼时效的限制。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一般的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如果其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
916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