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退耕还林活动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退还分摊的和多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未及时处理有关破坏退耕还林活动的检举、控告的;(二)向供应补助粮食的企业和退耕还林者分摊粮食调运费用的;(三)不及时向持有验收合格证明的退耕还林者发放补助粮食和生活补助费的;(四)在退耕还林合同生效时,对自行采购种苗的退耕还林者未一次付清种苗造林补助费的;(五)集中采购种苗的,在退耕还林验收合格后,未与退耕还林者结算种苗造林补助费的;(六)集中采购的种苗不合格的;(七)集中采购种苗的,向退耕还林者强行收取超出国家规定种苗造林补助费标准的种苗费的;(八)为退耕还林者指定种苗供应商的;(九)批准粮食企业向退耕还林者供应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补助粮食或者将补助粮食折算成现金、代金券支付的;(十)其他不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退耕还林的范围是水土流失严重和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具体包括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平原区;风沙危害严重的沙化耕地。只要具备条件、农民自愿,均可在退耕还林的范围内。尚未承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不纳入退耕还林的范围,可作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征用耕地退耕还林的赔偿标准是: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
-
退耕还林政策
退耕还林政策是指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
2020.07.27 894 -
退耕还林耕地权归谁?
退耕还林后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原来的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对于已经进行安置的权利人,退耕还林后土地归于国家;对于没有给予安置的权利人,退耕还林后土地归于原来的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
2020.04.18 589 -
滥伐林木罪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构成刑事犯罪的滥伐林木是以滥伐林木罪定罪处罚的,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6.21 98
-
退耕还林有哪些
退耕还林的范围是水土流失严重和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具体包括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平原区;风沙危害严重的沙化耕地。只要具备条件、农民自愿,均可在退耕还林的范围内。尚未承包到户及
2022-06-11 15,340 -
哪些耕地退耕还林
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的耕地和生产条件较好、实际粮食产量超过国家退耕还林补助粮食标准并且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不得纳入退耕还林规划;但是,因生态建设特殊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
2022-03-16 15,340 -
退耕还林的范围有哪些
退耕还林地是指水土流失严重和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凡是水土流失严重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应按国家批准的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对需要退耕还林的地方,只要条件具备,应扩大退耕还林规模
2022-06-01 15,340 -
退耕还林违法行为有哪些
国家工作人员在退耕还林活动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关于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挤占、截留、挪用退耕
2022-03-16 15,340
-
01:04
发包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发包人和承包人是建设工程合同中的主体,其中,发包人在工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 1、按照约定提供给承包方材料、设备、设计图纸等资料,否则造成的损失由其自己承担,并且赔偿承包方因停工等所造成的损失;2、发包人应当采取措施来弥补因自己的原因导致
1,542 2022.04.15 -
01:01
侵犯版权的法律责任有哪些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未经授权许可出售版权作品,属于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因此,侵犯版权是一种违法行为,违反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责任如下: 1、行为人如果侵犯著作权,或者侵犯了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
1,888 2022.04.17 -
01:25
隐名股东的法律责任有哪些隐名股东的责任需要视公司成立情况而定: 一、公司合法有效成立的情形: 1.公司股东知道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有明确的协议,规定实际股东为隐名股东,且隐名股东已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应确认其股东资格,保护其应有的股东权益,对内承担法定股东责
1,8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