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有到法定年龄生育子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七条“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的规定办理即可。 没到法定年龄,未办理生育指标都算是计划外超生,虽然未婚先育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应被依法征收相应的社会抚养费,对男女双方分别按照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县(市、区)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下列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按照一点五倍至二点五倍征收,但那属于计生部门的管辖范畴,与派出所无关。
没有规定法定生育年龄是多少岁,只规定了合法的生育应当是男女双方达到了结婚年龄进行了结婚登记,成为合法夫妻。法定结婚年龄是男必须年满二十二周岁,女必须年满二十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 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
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生育
是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对夫妻双方分别以所在地的县(市、区)城镇居民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所在地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实际收入超过基数的,还应当加收超过数额的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2021.03.30 63 -
没到法定生孩子年龄可以上户口吗
未到法定年龄,生孩子后可以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来,按照随父随母落户自愿的政策,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申请随父落户的非婚生育无户口人员,需一并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
2021.03.23 683 -
生小孩没到法定年龄可以吗?
没有出生证生育小孩,属于计划外生育,想上户口,交钱是必须的(社会抚养费)。一般婴儿出生落户的程序由婴儿父亲或者母亲持户口簿、身份证及婴儿《出生证明》向婴儿母亲或者父亲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公安户籍管理部门依据《生育服务证》或者《
2020.12.27 187
-
未到法定年龄生育子女
未到法定婚龄生育子女的行为,明显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此违法行为,当地计生部门可以对其依法进行处理。你可在网上查阅你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的“法律责任”部分,对照那上面的条款(那就是你所
2022-02-11 15,340 -
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生育子女
你只要记住这样一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讲究的,就是合法的夫妻的生育子女。如果你是女的,已满23周岁的,只要你去登记结婚了,那就没有问题;如果你是男的,必须满22周岁才能登记结婚,未满法定婚龄生育子女的,
2022-05-08 15,340 -
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生育子女合法吗
1、未到结婚年龄生育子女不属于违法。但是女方到了法定结婚年龄,男方未到,不构成民法典规定的结婚条件,婚姻无效,不构成婚姻关系,不能去民政部办理结婚登记。 2、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
2022-10-16 15,340 -
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生育子女怎么办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 对男女双方分别按照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县(市、区)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下列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多生一胎的,按照二倍至四倍征收; (二)多生二
2022-06-20 15,340
-
01:32
女生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
女生的法定结婚年龄是二十周岁。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可以知道,女性和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不一样,女性更早,为二十周岁。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为二十二周岁。在结婚时,如果男女当中有一方没有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就属于无效婚姻,双方不享有夫妻权利,同时也
62,265 2022.04.15 -
00:57
男女领证法定年龄2021
2021年男女领证法定年龄为:男方满二十二周岁,女方满二十周岁。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才能结婚。符合法律规定了才能领到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要求结婚的
1,469 2022.04.12 -
01:07
生育险没交满一年能领生育津贴吗
生育险没交满一年,一般能领生育津贴。凡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连续缴费不满6个月的,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连续缴纳生育保险满6个月,累计缴纳不满1年的,参保职工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一次性营养补助费、产前检查医疗费和妊娠并发症、生育并发症
12,60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