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律严重规章罚款有合法性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为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维护公司利益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每个公司都会制定一个规章制度。但是,所谓的公司规章一般是以规范员工为主要内容,要是员工有违反表现就要依照规章进行处理。那么,要是规定违反规章将要对员工进行罚款的,这样合理吗?一、用人单位无权对员工做罚款处理 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不是行政执法机关,无权对职工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所以,在实际中遇到公司对违反规章的员工进行罚款处罚的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只能由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 二、我国法律上的罚款规定 1.罚款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并不是所有的组织和个人都有罚款的权力,也不是所有的行政主体都有罚款的权力,只有那些经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行政主体才有罚款的权力。而我们现实中的很多不具备上述特征的组织行使罚款的权力的就是在违反法律规定。 2.罚款的对象只能是行政管理相对人。特定的行政主体行使罚款的权力也不是没有限制的,其只能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任何组织都不能对其所属的成员进行罚款,具有罚款权力的特定行政主体也不例外。 3.罚款的原因只能是针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罚款的本质是一种行政处罚,这一性质决定了罚款只能是针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而对其他行为,即使是违法行为也不能进行罚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名目繁多的罚款,大多数是针对非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而实施的罚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法人通常是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即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公司法人代表严重性是如果企业法人代表本身有违法犯罪活动,会依法判刑入狱。
公司是没有处罚权的,只有行政主体才有处罚权。公司若是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若是对于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劳动者可以仲裁,因为劳动纠纷仲裁前置。
-
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被罚款合法吗
公司以任何理由罚款都是不合法的。完不成工作任务公司可以以不胜任工作为由调岗或者再培训,罚款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可以去劳动局投诉或者去公司所在地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
2020.06.26 687 -
公司法人究竟指谁公司法人代表严重性
公司法人指的是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公司法人代表严重性是如果企业法人代表本身有违法犯罪活动,会依法判刑入狱。如果企业公司申请破产,企业法人代表不会坐牢的。
2020.12.13 145
-
法人公司法律规章罚款合理吗?
为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维护公司利益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每个公司都会制定一个规章制度。但是,所谓的公司规章一般是以规范员工为主要内容,要是员工有违反表现就要依照规章进行处理。那么,要是规定违反规章
2022-04-01 15,340 -
公司规章罚款合法吗
核心提示:为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维护公司利益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每个公司都会制定一个规章制度。但是,所谓的公司规章一般是以规范员工为主要内容,要是员工有违反表现就要依照规章进行处理。那么,要是规
2022-03-28 15,340 -
借款公司加盖公司印章严重法律责任
1、借款个人加盖公司印章,则借款人属于个人以及公司,双方对于债务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合同中应当载明币种、用途、数额的话。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
2022-11-10 15,340 -
公司法人究竟是谁公司法人代表严重性严重吗
公司法人通常是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即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公司法人代表严重性是如果企业法人代表本身有违法犯罪活动,会依法判刑入狱。
2022-06-10 15,340
-
01:16
公司罚款制度合法吗
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根据我国的《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只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并且有相应的复议、行政诉讼等救济程序。由于用人单位不是行政处罚的主体,故不具备实施经济处罚权的主体资格,不能对员工做出经济处罚
9,124 2022.04.17 -
00:59
私刻公章怎么区分严重
私刻公章的行为顾名思义是违法的行为,至于私刻公章行为的严重性还是需要看私刻公章的用途来区分。一经相关部门核实,犯罪嫌疑人私刻公章是为了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密文件的,或者用极其恶劣的手段抢夺、毁灭国家机关文件以及印章的行为,就属于非常严重的
2,594 2022.04.17 -
01:00
股东对公司借款合法吗
股东向公司借款的,应当通过合法的行使方式进行,需要经过公司的法定程序,并与公司签订借款协议,合理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且借款行为不得损害其他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果未通过法定程序,可能会认定为抽逃出资,应当要向公司或公司其他股东
1,158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