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签劳动合同不拿赔偿金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其一,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而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其二,若因用人单位自身原因而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就以上问题建议双方协商处理,若双方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首先是没有签订合同的双倍补偿,一般计算11个月的工资;其次是单位未缴纳保险的损失;另外可以主张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个月工资。一般而言,没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算作是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可以通过支付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来解除合同,那不是问题的关键。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该用人单位要向未签劳动合同的员工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如果是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员工从被聘用当天开始,在公司任职超过一个月但不足一年,此公司应当向该劳动者每月支付原有工资的两倍。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公司跟员工不签劳动合同应当对员工进行赔偿,赔偿数额为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如果满一年没有签订合同的,则视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此外,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还可以往张经济补
2020.03.04 335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续签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提出不续签的,应该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14条的情况下要求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话,用人单位拒绝续签违法,应该支付劳动者赔偿金,工作1年支付2个月工资。
2020.07.04 399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怎么拿赔偿金?
劳动合同如果无变换的话,那么员工继续工作,是无赔偿的。如果劳动合同内容有改变,在商量不一致的情况下,员工能够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赔偿。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
2022-07-06 15,340 -
公司不拿押金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劳动者的情况应当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无法协商解决的应当收集证据,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用人单位的行为是违法的,具体违法行为如下:1、用人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
2022-04-23 15,340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公司不赔偿怎么办?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另外,没签劳动
2022-04-06 15,340 -
不签劳动合同,公司不赔偿怎么办
收集证据从以下方面 是否有劳动合同 是否银行转账,转账去银行打流水是否显示工资 是否缴纳社保,没缴社保,社保中心投诉 是否缴纳公积金,没缴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 收集加班费和经济赔偿金不签劳动合同和被动离
2022-04-03 15,340
-
00:52
公司不给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办法:1、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2、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超过一年未订立的,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
4,819 2022.05.11 -
00:48
不续签劳动合同赔偿金怎么算
不续签劳动合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该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的工作过年限来进行计算。劳动者在本单位每工作满一年,用人单位就需要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那么用人单位就需要按照一年的
1,495 2022.05.11 -
00:59
公司不给员工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如果公司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一个月到一年内还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应当每个月支付员工两倍的工资。满一年还不签订,视为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形,劳动者可以向单位主张两倍工资。具体可以通过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申请劳
3,61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