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临时工是不是不给交养老保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事业单位不给临时工交养老保险,可以要求单位补缴。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规定明确,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规定中所称社会保险费,是指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规定提出,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职工本人,每年向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通报或者在本单位住所的显著位置公布本单位全年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职工监督。用人单位代职工申报的缴费明细以及变动情况应当经职工本人签字认可,由用人单位留存备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工请病假期间,与用人单位也是存在劳动关系的,按规定用人单位仍需要给职工购买社保的。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或者已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即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员工请病假公司应缴纳社会保险。
事业单位编制养老金的养老保险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账户,不是进入个人账户的,而查询社保,只能查到个人账户的。各地区不同,有些地区事业单位编制养老金实行视同缴费制度。员工辞职后,在未找到新工作之前,准备好原存档社保中心的商调函和社保转移单等有关资料,到户口所在地社保中心先办理自费存档(每年120元),再办理自费缴纳社保费用,延续工龄。对社保没有影响。
-
单位不给交养老保险怎么办
1、明确要求用人单位立即办理,并为本人补缴未缴纳的保险费; 2、向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 3、在知道用人单位未为自己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的60日内,或者在与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后的60日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
2022.09.12 23,662 -
单位不给交养老保险怎么办?
单位不给交养老保险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我国《社会保险法》赋予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必要的强征手段,包括查询用人单位存款账户,从用人单位存款账户直接划拨社会保险费,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等。 用
2020.12.30 299
-
单位不给交养老保险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84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理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022-08-23 15,340 -
事业单位需要给临时工交养老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险吗?
单位应当给你交养老保险,具体交多少,每个单位的规定不一样,你可以咨询你们单位的人事部。
2022-10-03 15,340 -
事业单位临时工超过退休年龄是否需要交养老保险
1、超过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已经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无论是受雇于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无论订立的合同叫什么名称,都不再是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的调整,法律不再要求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 2、用人单位招用达
2022-06-26 15,340 -
单位只给交养老保险不给交社保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
2022-01-28 15,340
-
00:56
单位不给减员又不给交社保
单位不给减员又不给交社保,可以问清楚单位为什么不办理减员,这问题必须解决的,如果是单位违规行为,可以向劳动部门举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
12,383 2022.05.11 -
00:57
养老保险自己交跟单位交有什么区别
养老保险自己交跟单位交的区别如下: 1、付款性质不同:单位支付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个人缴纳养老保险是自愿的; 2、资格不同:单位支付养老保险的前提是有一份正常的工作,个人缴费养老保险不需要工作; 3、支付对象和支付比例不同:单位缴纳的养老保
8,411 2022.05.11 -
00:56
单位交的养老保险辞职了可以退吗
单位交的养老保险辞职了不可以退。可以把养老保险转移到新的工作单位,或者自己办理账户,转移到自己的账户上,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并且年龄到退休年龄,可以办理领取手续。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养老保证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
5,98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