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规定债权、债务混同是同—法律关系产生的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前者如买卖合同的卖方在交付货物后、买方尚未付款前吸收合并了买方,买方主体资格消失,则产生混同的效果。后者如甲方欠乙方10万元货款,乙方依照承揽合同应当给甲方制作桌椅,甲方与乙方合并成丙,甲、乙消失,则发生混同效果。 广义的混同,除《合同法》规定的债权、债务混同之外,还包括所有权与他物权同归于一人和主债务与保证债务同归于一人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7条涉及抵押权与所有权的混同:“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顺序在先的抵押权与该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一人时,该财产的所有权人可以以其抵押权对抗顺序在后的抵押权。”债权、债务的混同,由债权或债务的承受而产生。承受包括概括承受和特定承受两种。概括承受是发生混同的主要原因。如两个企业法人之间发生合并,债权债务因同归于同一个企业而消灭。特定承受是债权人承受债务人的债务或债务人承受债权人的债权,此时债权、债务也因混同而消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权人债务人混同的法律规定: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债权人债务人混同的法律规定: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债权人债务人混同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债权人债务人混同的法律规定: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
2020.03.10 90 -
债务混同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债务混同,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同归于一人,致使合同关系及其他债的关系消灭的事实。 法律规定,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债权债务终止,但是损害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混同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概括承受 概括承受是发生混同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
2021.02.02 129
-
合同法关于债权债务的规定
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第七十八条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第七十九条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
2022-02-14 15,340 -
债务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凭证吗
债券作为一种有价证券,是投资者和发行者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凭证,它表明发行债券的公司和债券投资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作为法律凭证也不能单纯这样说明,因为即使债券形式上来看是真实与合法的,但是能否作
2021-07-24 15,340 -
债务混同法律在哪颁布
债务混合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属于一人,导致合同关系和其他债务关系消灭的事实。 法律规定,债权债务归一人的,债权债务终止,损害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混合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概括承受能力 概括承受是混合的主
2021-11-22 15,340 -
债权债务混合,有什么法律后果?
债权债务混合后,原则上原来的债权债务被消灭。 债权债务混合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所有权和他的物权同归一人; 债权与债务同归一人; 主债务与保证债务同归一人。
2021-11-21 15,340
-
01:03
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之后,合同的相关问题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合同解除的方式,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合同解除的程序以及行使解除权的法律后果等。法律规
1,912 2022.04.17 -
01:41
合同生效的法律规定
合同生效的法律规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我国有关合同生效的规定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如果合同是依照法律规定订立,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符合法定要求的,从合同成立时合同正式生效。如果有关法规规定在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后
2,41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