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起诉离婚孩子还能判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家暴建议起诉离婚。 1,若确定一方有暴力,另一方获得孩子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暴力对孩子的成长会不好。 2,抚养权方面,要按照那一方的抚养对孩子成长有利原则,法院确定抚养权时会综合考虑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及道德方面及孩子是否一直由一方父母在抚养等因素来判断。 2岁以下的小孩一般判给母亲抚养,除非女方有不适合抚养的情况,10以上的孩子,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若有两个小孩,原则上是一人抚养一个小孩的 没有扶养孩子一方应支付抚养费,抚养费一般是一方收入的20-30%。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抚养费的具体数额还要根据孩子所在城市的生活水平及孩子的实际生活需要确定。 若有支付抚养费一方不给抚养费,可以以孩子作为原告,抚养孩子一方作为法定代理人起诉,要求应支付一方按离婚协议或判决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心理、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父母对子女或者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施暴也是家庭暴力。在婚姻家庭中,因子女遭受家庭暴力,为了子女身心健康发展,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抚养权的判决是根据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原则的去判决的,对于家暴方一般是很难再争取到抚养权的,因为暴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很大,所以另外一方获得孩子的抚养权的几率是比较的呢。具体可以请求法院判决。
-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如何判
家暴离婚孩子一般是判给没有暴力行为一方,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会判给母亲,满两周岁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子女已满八周岁的,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
2021.04.26 138 -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判给谁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原则上应归没有家暴的一方直接扶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一方实施家暴,意味着该方对于子女成长极其不利,因为有可能对子女实施家暴。而抚养权的判决都是有利子女原则,因此,家暴方一般不会取得孩子的抚养权。
2021.03.12 192 -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怎么判?
1、家暴离婚孩子一般是判给没有暴力行为的一方,因为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来判。 2、家庭暴力对孩子的成长不好,所以若确定一方有暴力,另
2022.02.25 109
-
男方家暴,起诉离婚,孩子能判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方有家暴行为是法定的感情破裂的情形,法院判决离婚的可能性较大,有家暴行为的一方是过错方,但是法律上家暴的认定会比常人理解的严格,需要律师根据您的证据材料综合判断,您可以注意搜集一些
2022-04-05 15,340 -
家暴起诉离婚孩子能判给谁
夫妻一方遭遇家暴后,如果想要孩子抚养权的,建议到法院起诉离婚。法院确定抚养权时会按照哪一方的抚养对孩子成长有利原则,综合考虑孩子现在的生活状态、夫妻双方的工作收入及道德方面、孩子是否一直由一方父母在抚
2023-03-09 15,340 -
家暴离婚后孩子还能判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方有家暴行为是法定的感情破裂的情形,法院判决离婚的可能性较大,有家暴行为的一方是过错方,但是法律上家暴的认定会比常人理解的严格,需要律师根据您的证据材料综合判断,您可以注意搜集一些
2022-04-05 15,340 -
离婚孩子能判吗?离婚后孩子还要家暴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方有家暴行为是法定的感情破裂的情形,法院判决离婚的可能性较大,有家暴行为的一方是过错方,但是法律上家暴的认定会比常人理解的严格,需要律师根据您的证据材料综合判断,您可以注意搜集一些
2022-04-05 15,340
-
01:20
因家暴离婚孩子会判谁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夫妻双方一方存在家暴行为,离婚时子女的抚养权应当归另一方抚养。原因如下: 1、家暴行为属于不良的侵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家庭暴力严重影响子女的生活和成长,可能会对子女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夫妻双方决定离婚时,
2,549 2022.04.17 -
01:15
家暴可以起诉离婚吗
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一方遭遇另一方的家暴行为,应该勇敢的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及相关的权利,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离婚;根据婚姻法关于离婚诉讼的相关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等情况,法院经过调解无效之后,是准予离婚的,当遭遇家
1,308 2022.04.17 -
01:12
家暴离婚孩子归谁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夫妻双方一方存在家暴行为,离婚时子女的抚养权应当归另一方抚养。原因如下: 1、家暴行为属于不良的侵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家庭暴力严重影响子女的生活和成长,可能会对子女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夫妻双方决定时,双方
55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