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贷款是通过什么方式清偿债务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抵押贷款,又称“抵押放款”。是指某些国家银行采用的一种贷款方式。要求借款方提供一定的抵押品作为贷款的担保,以保证贷款的到期偿还。抵押品一般为易于保存,不易损耗,容易变卖的物品,如有价证券、票据、股票、房地产等。贷款期满后,如果借款方不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有权将抵押品拍卖,用拍卖所得款偿还贷款。拍卖款清偿贷款的余额归还借款人。如果拍卖款不足以清偿贷款,由借款人继续清偿。[1] 第一,抵押人可以是第三人,也可以是债务人自己。这与保证不同,在保证担保中,债务人自己不能作为担保人。 第二,抵押物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这与质押不同,质物只能是动产。 第三,抵押人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抵押人可以继续占有、使用抵押物。这也与质押不同,质物必须转移于质权人占有。 第四,抵押担保以抵押权人(债权人)行使优先受偿权而实现。优先受偿权是抵押权的核心内容。 第五,抵押权的行使必须以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为前提。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还款方式如下:柜台还款:借款人可以携带还款卡、储蓄卡前往贷款机构营业厅,向工作人员申请到期还款业务,按要求填写申请表格后,即可办理;ATM柜员机还款:借款人可以在ATM柜员机上插入储蓄卡,取出当期应还抵押贷款欠款金额,然后再插入还款卡,把取出的钱存进还款卡中,等待自动划款即可。
-
债务清偿方式是什么
债务清偿的方式如下: 1、正常方式。正常方式是债务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时采用的方式。如果企业足额用现金或银行存款偿还银行贷款,则支付供应商的应付款; 2、特殊途径。由于债务企业的临时偿付能力或约定条件的变更,不能履行债务时采用的方法。根据具体
2022.04.16 363 -
债务清偿的方式有什么
债务清偿的方式,有如下五种: 1、协商,是债务人因债务人原因不能履行债务的一种方式,与债权人协商后,债权人作出让步,同意延期偿还,免除债务人违约责任; 2、调解,是因债务人原因不能约期履行债务,不能与债权人协商的一种方式,通过中间人调解,促
2022.06.17 1,220 -
抵押未登记的清偿方式
抵押未登记的清偿方式,根据所抵押的财产不同,有不同的清偿方式。1、如果抵押的财产是不动产,未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抵押权不设立,即该债权相当于未设立抵押,按照普通债权处理受偿;2、若抵押的财产是动产的,只要抵押合同成立即生效,但是办理抵押登
2022.04.12 2,063
-
资不抵债欠款的清偿方式是什么?
资不抵债欠款,债务人可以与对方协商延期还款。在法院强制执行阶段的,债务人的财产在无优先权的债权人中按债权金额比例分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
2023-06-11 15,340 -
超过抵押物的债务怎么清偿
1、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抵押物的价款低于抵押权设定时约定价值的,应当按照抵押物实现的价值进行清偿。不足清偿的剩余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2、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的,债权人放弃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担
2022-07-19 15,340 -
什么是抵押贷款?抵押贷款的债务如何承担?
抵押贷款,又称“抵押放款”。是指某些国家银行采用的一种贷款方式。要求借款方提供一定的抵押品作为贷款的担保,以保证贷款的到期偿还。抵押品一般为易于保存,不易损耗,容易变卖的物品,如有价证券、票据、股票、
2022-03-31 15,340 -
抵押贷款未还清的债务怎么办
抵押到期债务未偿还的,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或者出售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协议不成的,抵押权人可以依法请求法院拍卖或者出售抵押财产。
2021-11-23 15,340
-
01:26
房贷没还清可以抵押贷款吗房贷没还清是可以抵押贷款的,但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借款人已经是抵押房屋的所有权人,即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且拿到了房产证,此时房屋所有权人可以将房产证抵押在银行,用来保证自己的还款能力。2.无论是第一次抵押还是再次抵押都需要在同一家银行办
22,129 2022.04.15 -
01:03
抵押到期债务未还清怎么办如果债务履行期限已经届满,而债务人仍未能清偿债务的,则抵押权人即债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的财产折价。即按照抵押财产自身的品质,参考市场价格折算为价款,把抵押财产所有权转移给债权人,从而实现抵押权。或者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到的价款优先
2,673 2022.04.15 -
01:09
破产债务的清偿顺序是什么公司破产之后,按各债权人的申报顺序,进行债务的清偿。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企业破产之后,需要成立专门的清算组,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算。清算组在清算期间应当通知、公告本企业债权人,清理债务、债权,并处理企业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资产。法律规定清算
1,51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