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有以下二种情形:其一是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搬迁期限届满后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其二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协议后,且拆迁当事人之间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反悔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当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拆迁当事人之间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达成了仲裁协议的,一方当事人反悔,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书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内容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法院申请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有以下两种情形: 其一,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搬迁期限届满后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其二,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成协议后,且拆迁当事人之间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反悔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形有: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有哪些情况下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上诉?
地方各级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第二审法院发回重审后作出的判决以及按照第一审程序对案件作出的再审判决; 不予受理的裁定、对管辖权有异议的裁定以及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以提起上诉。
2020.10.12 357 -
什么情况下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形有以下三种: 1、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 2、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 3、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020.11.16 150 -
什么情况下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案件满足以下五种条件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1、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 4、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 5、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
2020.07.28 99
-
什么情况下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只要双方有合法的婚姻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起诉离婚。婚姻自由也包括离婚自由,所以夫妻任何一方都有权随时提出离婚。如妻关系破裂,人民法院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2021-11-07 15,340 -
什么情况可以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情况,(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二)有明确的被告人;(三)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四)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五)
2022-06-19 15,340 -
什么情况下可以提起的民事诉讼?
侵权导致人身损害导致轻微伤害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伤害程度经过公安机关的刑事司法技术鉴定达到轻伤标准的,构成刑事犯罪,需要提起刑事自诉或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终结后,由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
2022-11-01 15,340 -
拆迁案件的情况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吗
房屋拆迁中,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有以下二种情形:其一是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搬迁期限届满后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其二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
2022-08-16 15,340
-
01:11
什么样情况下可以起诉离婚
什么样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起诉离婚的。根据婚姻法所倡导的婚姻自由原则,起诉离婚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只要婚姻当事人觉得生活的不幸福,随时可以起诉离婚。法院在判决是否准许离婚前,均需对双方进行调解。只有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法院才会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
1,019 2022.04.15 -
00:59
醉驾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起诉
醉酒驾驶的行为,如果犯罪情节显著轻微、而且危害不大的话,检察机关可以免于起诉。具体来说,分为以下情况: 1、挪入车位型,这主要是指醉酒的驾驶人只是将车辆驶入车位。换句话说,行为人并没有在公共道路上长时间行驶的主观故意,而且行驶的客观时间较短
5,904 2022.05.11 -
00:57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保释
保释在我国是指取保候审。行为人满足以下情形,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第一,行为人属于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分子。第二,属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分子。第三,属于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
1,88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