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后另一方借款儿子的抚养费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二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二人共同负责偿还。 2、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一般认为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二人共同负责偿还。但如果夫妻另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夫妻之间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债权人知道的约定的,则属于夫妻一方的债务,另一方不负偿还责任。关于抚养费,一般是可以按抚养人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离婚抚养小孩,另一方不给抚养费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是以子女本人为原告,同时将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列为法定代理人,向法院起诉要求另一方履行抚养费的给付义务。
如果对方现在拒不支付的话,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其支付抚养费。抚育费的数额,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没有固定收入的,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由法院确定。
-
离婚后另一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离婚后另一方不给抚养费的,双方可以先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起诉。法律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对于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如果一方由于长
2022.04.16 577 -
-
离婚后另一方抚养费不给怎么办
如果离婚了,另一方不给抚养费的,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如果双方是起诉离婚法院已经判决如何支付抚养费的,则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向判决离婚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021.03.19 153
-
夫妻共同借款未用于儿子抚养费,离婚后另一方是否需要承担对方的抚养费
1、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二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二人共同负责偿还。 2、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一般认为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二人共同负责偿还。但
2022-04-23 15,340 -
夫妻离婚后另一方不给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如其中一方因为没有能力抚养小孩的处理方法,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
2022-05-24 15,340 -
夫妻一方借款未用于孩子抚养费,离婚后另一方是否需要
1、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二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二人共同负责偿还。 2、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一般认为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二人共同负责偿还。但
2022-04-26 15,340 -
夫妻一方借款未用于子女抚养费,离婚后另一方是否需要
1、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二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二人共同负责偿还。 2、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一般认为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二人共同负责偿还。但
2022-04-26 15,340
-
00:58
夫妻离婚后孩子抚养费怎么算夫妻二人离婚之后,由其中一方抚养子女,但不抚养孩子的一方也需要向子女支付抚养费。子女抚养费的计算标准,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子女的需要; 2、父母的负担能力; 3、子女生活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常规来说,父母有固定收入的子女,一个月可以获
595 2022.04.17 -
01:21
夫妻双方离婚孩子抚养费怎么计算具体的抚养费金额需要根据父母的负担能力、子女的实际需要等因素来确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子女的抚养费给付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1、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标准给付;2、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抚养费可以
1,535 2021.03.24 -
01:25
夫妻双方离婚抚养费怎么算夫妻双方离婚抚养费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通常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
85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