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调解后一审不通过会判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受害人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2、双方经警方调解,达成民事和解,代表本案民事部分终结,刑事部分司法程序仍将继续进行下去。3、会有如下三种可能:第一种、检察院在审核案件期间,认定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双方就民事部分达成和解,且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好,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作出不起诉决定。第二种、检察院最终还是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认定犯罪嫌疑人知罪认罪悔罪,积极赔偿受害人,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认定罪名成立,但免于处罚第三种,法院依法判决受害人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合议庭在量刑的时候,会充分考虑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和解的客观事实而适当从轻。犯罪嫌疑人如之前没有任何案底,可以按照刑法72条的原则申请缓刑,若最终被判决缓刑,只要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间没有再犯罪,缓刑考验期间届满,所判刑罚将不予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如果犯罪嫌疑人为未成年人、怀孕的妇女、75周岁以上的人,则必定会被判处缓刑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72条、234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如果是自诉案子,双方和解了,原告可以撤诉,法院不宜干涉。 2、如果是公诉案件,即使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双方和解了,法院仍然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被害人谅解,和解的还是涉及到的民事部分,这只是从轻处罚的一个情节而已。
对于刑事自诉案件,当事人之间可以调解。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自诉案件可以调解是因为自诉案件没有侵犯到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私人之间利益纠纷。
-
刑事案件一审判刑过重该怎么解决
刑事案件一审判刑过重可以申请再审。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刑事二审程序、死刑审查程序和刑事再审程序都具有纠错的功能。刑事再审程序是刑事审判纠错机制的核心部分和关键,其主要功能是发现和纠正错误有效判决的案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刑事案件的期限
2022.04.16 310 -
刑事案件立案后一定会判刑吗
刑事案件立案后不一定会判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
2020.06.17 515 -
刑事案件立案后一定会判刑吗?
刑事立案后并不一定会判刑,只有经法院审判,确定构成犯罪既遂的才会判刑。构成犯罪的条件有:主体是具有相应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客体是刑法明确规定保护的某种法益;主观是故意或过失的心态;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侵害法律保护的某种法益。
2022.12.02 408
-
刑事案件能调解通过调解吗
可以调解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和自诉案件。在公诉案件中,被告可以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司法机关可以在审查双方和解协议的自愿性和合法性后,从宽处理被告
2021-11-29 15,340 -
刑事案件一审过后会判没收监缓刑吗
机率大。虽然开庭当时没有收监,但判决时直接收监的情况也有,但比较少见。具体要看涉嫌的罪名,可能判处的刑罚,情节等,现实中能取保的,判处缓刑的可能性比较大,缓刑的
2022-05-28 15,340 -
刑事案件调解成功后,还会被判刑吗
1、如果是自诉案子,双方和解了,原告可以撤诉,法院不宜干涉。 2、如果是公诉案件,即使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双方和解了,法院仍然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被害人谅解,和解的还是涉及到的民事部分,这只是从轻处罚
2023-02-17 15,340 -
刑事案件哪些能调解调解不成刑事案件后
对于刑事公诉案件,当事人一般不可以进行调解,如果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法院可以就民事争议部分进行调解,如果属于自诉案件的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2022-11-10 15,340
-
01:06
刑事案件一审判决后怎么上诉
宣判之后,本人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次日起10日之内提出上诉;亲属代为上诉的,应当在收到判决书之次日起10日之内,向原审法院提出,法院再征求被告人的意见;被告人同意的,启动第二审程序,不同意的,到期生效。在刑事案件当中,关于二审的上诉,上诉之后
1,802 2022.05.11 -
01:23
刑事案件调解了还能上诉吗
刑事案件调解后如果对调解有争议的,当事人不能提起上诉,而只能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1、刑事案件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
891 2023.02.02 -
00:59
刑事案件不满二审判决怎么办
刑事案件不满二审判决可以提出申诉。申诉人的范围包括:自诉人、被害人、被告人,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当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等;申诉人的申诉内容,可以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
1,38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