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劳动合同但是没有工资能申请劳动仲裁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且不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寻找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资料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劳动者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只要证明双方之间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劳动者可以从第二个月开始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以及被拖欠的工资,从劳动者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由于车被大风吹来东西砸了的情况比较特殊,需要看树木的产权单位,也就是这棵树是归哪里管的。如果能够找到产权单位,是可以直接向他们索赔就的,如果产权单位不进行理赔,那么也是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如果找不到索赔的产权单位,保险公司就要赔偿了。
在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时,保险公司一般会作如下处理: (1)可以找到第三方的(即东西的主人),要求被保险人向第三方追偿。 (2)如果第三方不予支付,可由保险公司先行赔偿。再依据《机动车辆损失保险条款》规定,因第三方对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方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必须协助保险人向第三方请求赔偿,由于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方的请求赔偿的权利或过错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追偿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或相应扣减保险赔偿金。 (3)如果找不到第三方,则依据《机动车辆损失保险条款》规定:“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失应当由第三方负责赔偿的,无法找到第三方时,免赔率为30%。”处理。
-
大风造成的事故谁来赔偿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自然灾害是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因自然灾害造成事故的,一般是没有赔偿的,如果购买了保险的,可以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获得赔偿,如果是职工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认定后可获得赔偿。
2020.01.25 269 -
-
酒驾撞后来又追尾谁的责任大
对方酒驾当事人故意追尾的,双方当事人均负有责任。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2020.08.06 74
-
安置房房本需要几年下来啦安置房有风险没啦
买安置房有什么风险现金市面上挂牌的拆迁安置房,往往是没有取得产证,或者是刚刚取得产证,按规定5年内限制转让的房子。安置房买卖的风险很大,甚至没有保障的。尚未去得产证的拆迁安置房,按《民法典》规定,房屋
2022-07-06 15,340 -
转出去啦,又想转回来可以享受到的待遇吗?
这要看您当地的拆迁政策,如果是以户口作为拆迁的标准的话,是不能再主张的,案件细节可能导致不同判决,律师了解详细情况可以帮您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您现在也可以直接来电免费咨询。
2022-10-31 15,340 -
放款收不回来啦?
应该属于民诉的公告送达。具体是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指法院以张贴公告、登报等办法将诉讼文书公诸于众,经过一定时间,法律上即视为送达的送达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用公告送达必须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
2022-10-31 15,340 -
右手大拇指断啦又接上,算几级残疾陪多少钱
工伤案件与交通事故案件主要有以下区别: 1、责任划分不同。工伤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不给劳动者划分过错责任;而一般人身伤害要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划分责任。 2、赔偿标准不同。工伤案件没有城镇和农
2022-11-02 15,340
-
01:18
试用买卖合同风险谁来承担买卖合同中最重要的就是标的物,而在买卖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都会涉及标的物的风险转移问题。风险转移是指,在标的物的买卖过程中,由于发生了不能归责于买卖双方的原因,标的物受到了损毁或灭失,这时候毁损灭失的风险由谁承担的问题。按照合同法的规定,
2,883 2022.04.15 -
00:46
起诉要钱大概多久能要回来起诉要钱大概多久能要回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当事人去人民法院起诉要钱的,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诉讼时,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六个月内审结,情况特殊的,审限还可以相应的延长;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
4,271 2022.05.11 -
00:59
一般拘留三天大概几点放出来一般拘留三天大概几点放出来,法律没有统一的规定。执行拘留的时间以日为单位计算,从收拘当日到第2日为1日。释放时间应该是第三日24时,也就是第四日0时,一般要到第四日上班时间释放。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
5,34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