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劳动合同欠款不给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拖欠工资不给,没有劳动合同怎么要回工资 1、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你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加班工资等;从你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2、劳动争议,前提是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例如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其中有公章的工作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有一个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3、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立案后,开庭,然后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劳动合同欠工资不给,可以采取的方式如下:首先,先去找公司领导进行协商,索要拖欠的工资。如果公司继续拖欠,问清楚拖欠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公司暂时周转不开,此时让公司老板或财务打一张欠条。
用人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因为拖欠工资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等。
-
没有劳动合同拖欠工资不给怎么办?
没有劳动合同单位拖欠工资的,可以先与单位进行协商沟通,索要拖欠的工资,若是单位暂时资金周转不开,可以让公司出具欠条;若是与公司沟通无果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涉入协调;如果还没有解决的,收集证据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仲裁。
2020.12.20 118 -
没有劳动合同不干活欠工资不给怎么办
没有劳动合同欠工资不给,可以采取的方式如下: 首先,先去找公司领导进行协商,索要拖欠的工资。如果公司继续拖欠,问清楚拖欠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公司暂时周转不开,此时让公司老板或财务打一张欠条。 其次,如果与公司协商无果,那么就去当地的劳动监察大
2020.05.18 114 -
没有劳动合同欠工资不给应当怎么办
没签劳动合同不给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
2020.07.22 96
-
没有劳动合同欠钱不给怎么办
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只要持有能够证明双方劳动关系的材料,在劳动关系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向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以解决纠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
2022-07-18 15,340 -
没有劳动合同欠工资不给怎么办?
没有劳动合同欠工资不给,可以采取的方式如下: 首先,先去找公司领导进行协商,索要拖欠的工资。如果公司继续拖欠,问清楚拖欠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公司暂时周转不开,此时让公司老板或财务打一张欠条。 其次,如果
2022-05-22 15,340 -
没有劳动合同拖欠工资不给怎么办
请问您有签署劳动合同或者说有工资单工作服工作证等等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的材料吗?您可以尝试去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也可以先去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对方缴纳社保,之后再考虑其他法律途径。看能否以最小的成本解决问题
2022-04-06 15,340 -
没有劳动合同还欠工资不给怎么办
没有劳动合同单位拖欠工资的,可以先与单位进行协商沟通,索要拖欠的工资,若是单位暂时资金周转不开,可以让公司出具欠条;若是与公司沟通无果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涉入协调;如果还没有
2022-07-02 15,340
-
01:35
没有合同拖欠工程款不给怎么办
在拖欠工程款的情况下,是否有合同关系着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维权比较有效的问题。若是当事人之间并没有签订相应的合同,这种情况下比较棘手,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此时最好就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提供担保冻结对方的财产,以免出现转移财产的情况。 1、通过
2,013 2022.04.17 -
00:54
欠工资不给没有合同怎么办
欠工资不给,没有合同,劳动者可以选择的救济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果能够协商解决,既能够省钱省力,又能够避免矛盾激化,因此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是很好的选择;2、如果协商不成,那么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1,318 2022.05.11 -
00:56
有合同欠钱不给怎么办
债务人欠钱不还的,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债权人不仅可以要求债务人按照约定的期限,数额支付本金和利息外,还可以要求债务人支付逾期利息。在起诉的时候债权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注意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三年。如果超过了诉讼时效,法院虽然会
1,81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