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嫁女的房子离婚后一般怎么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婚前由您父母出首付购买、登记在您自己名下的房子,婚后沟通还贷的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女方可以要求分割。 2.公证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子,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成,起诉离婚分割的话,根据出资等情况不一定会是一人一半。 3.陪嫁的那辆车,如果是结婚登记前,女方所得就是一般就是女方的个人财产,离婚不予分割,如果是婚后所得,离婚可以要求分割。 4.婚后她父母出资购买登记在女方名下的车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可视为对你们夫妻的赠与,离婚可以要求分割。 5.两个孩子的抚养:孩子的抚养权,主要是考虑,谁抚养孩子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更有利。1岁半的孩子,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由女方抚养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如果女方有明显的不利于抚养小孩的情况,可以由男方抚养。5岁的孩子,需要根据夫妻双方的能力、条件,选择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的一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子女结婚前,父母为子女购置房屋或者为子女购房部分出资,该房屋或出资应当认定为父母为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与子女结婚之后的配偶无关。这种情况下该房屋或出资属于子女一方的婚前财产,不参与离婚时的共同财产分割。但是,如果子女结婚前,父母为子女购房或部分出资时明确表示该房屋或出资是给子女及其配偶双方的,则视为父母对子女及其配偶双方的赠与,该房屋或出资即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要作为共同财产予以分割。
-
离婚女方陪嫁钱怎么分
离婚时女方陪嫁钱的处理方法,取决于是否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如果是婚前拿到的陪嫁钱,或虽是婚后获得,但赠与人明确表示只赠与女方的,那么该陪嫁钱就属于女方个人财产,离婚时不用分割。如果是婚后赠与,赠与人没有表示只赠与女方,那就是夫妻共同财产。离
2022.04.13 986 -
离婚女方陪嫁钱怎么分割
离婚女方陪嫁钱怎么分,取决于该陪嫁钱是否属于女方个人财产。 如果是婚前获得的嫁妆,或者虽然是婚后获得,但赠与人明确表示只赠与女方,则该嫁妆属于女方个人财产,离婚时仍归女方;如果是婚后赠与,赠与人没有表示只赠与女方,则嫁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
2022.09.09 301 -
离婚女方陪嫁如何分割?
离婚女方陪嫁一般不分割。男女双方在结婚的时候,不仅仅男方会给女方将彩礼金,女方家也会给女儿准备一些陪嫁的金钱或是首饰等财产。后来双方的婚姻没有继续下去而离婚了,就会想分割这些财产。女方陪嫁的一般钱归女方个人所有。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在结婚登记
2022.04.14 473
-
陪嫁的房子离婚怎么分
1.婚前由您父母出首付购买、登记在您自己名下的房子,婚后沟通还贷的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女方可以要求分割。 2.公证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子,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成,起诉离婚分割的话,根据出资等
2022-03-23 15,340 -
离婚后女方陪嫁的钱怎么分
1.已经登记结婚并共同生活过的,不需要返还彩礼。2.女方亲属陪送嫁妆的行为应认定为是赠与行为。在登记结婚前陪送的嫁妆应认定为是女方家人对女方的婚前个人赠与,在离婚时归女方所有。在登记结婚后陪送的嫁妆,
2022-04-26 15,340 -
离婚后陪嫁的钱怎么分?
1.已经登记结婚并共同生活过的,不需要返还彩礼。2.女方亲属陪送嫁妆的行为应认定为是赠与行为。在登记结婚前陪送的嫁妆应认定为是女方家人对女方的婚前个人赠与,在离婚时归女方所有。在登记结婚后陪送的嫁妆,
2022-05-07 15,340 -
女方陪嫁钱离婚怎么分
女方陪嫁钱离婚一般属于女方,陪嫁钱是女子出嫁时,娘家准备的陪嫁至夫家的结婚用品及财产财物,一般视为女方父母对女方的赠与,属于女方的婚前财产,但女方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夫妻双方的除外。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
2022-06-14 15,340
-
01:15
离婚一般房子怎么分夫妻双方离婚,对于房子一般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割: 首先,如果房子属于一方所有,则在离婚时该房子应当归属于拥有房子所有权的一方。 其次,如果房子为双方共同所有,则在离婚时,应当先由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则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结合
984 2022.05.11 -
00:52
一般离婚房产怎么分配的一般来说,在离婚的时候,对于夫妻共同所有的房产,应当由双方平等分割;对于一方个人所有的房产,就不需要分割。具体来说,需要根据房产的性质来作出区别。如果是夫妻共同财产,首先应当由双方进行协商。协商一致的就可以拟定房产的分割协议,具体的房产份额
1,058 2022.04.17 -
01:14
婚后的房子离婚怎么分离婚时主张分割房屋的,要先确定房屋系一方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婚后使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均有权主张分割。具体分割方式,可以由夫妻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夫妻双方均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不同情况下会
1,07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