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欠款不还有电话录音能打官司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欠条有签字即有效,电话录音内容若有提到欠款可以作为证据适用。对于欠钱不还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偿还欠款。若双方欠条有约定管辖地,则按合同约定执行;若没有约定,则可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民事诉讼时需准备:民事起诉状,对方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清单和证据材料(即对方欠款的证据)。民事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第三十四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是可以的。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提供复制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但是也应当注意的是,提供录音作为证据时也应当提供录音所使用的载体,并且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还应当注意尽量还原事实。
-
-
打官司时对话录音可以作为证据吗
对话录音具备下列三个条件的,可作为证据: 1、当事人出示的录音证据未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 2、录音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录音证据的持有者采用了侵犯他人的隐私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的
2020.12.29 330 -
没打欠条有电话录音怎么讨债
没打欠条有电话录音讨债方式如下:1、债权人可以携带身份证、起诉状、录音等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向被告住所地的基层法院立案;2、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3
2021.12.11 559
-
欠债不还被起诉, 电话录音能打赢吗
因为没听到您的电话录音,也不确定那张卡是不是他老婆的,所以不能直接下结论说是否能打赢。如果确实如您所说卡是他老婆的,电话录音中明确承认他收到12万且拒绝打欠条,且没有其他纠纷,您应该有较大的胜算。 至
2022-05-03 15,340 -
借钱不还有录音,能打官司吗?
借钱到期不还钱,借条有录音也可以打官司。可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首先要有证据证明欠款事实,借条、欠条、收条、银行转账记录等可能反映欠款、汇款的书面材料,第二,至法院起诉要求还款并支付利息,第三,可查询
2022-04-04 15,340 -
电话录音对方能听到吗
使用本机自带的录音是不会知道的,但是如果下载软件录音会有提示音,频率和声音都不大,对方可能会听到,但是不容易被发现。推荐您使用本机自带的录音机进行录音。
2021-10-28 15,340 -
借钱不还但有录音,能打官司吗?
借钱到期不还钱,借条有录音也可以打官司。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属于实践性合同,借条是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但是转账凭证也能够证明转账事实的存在,对于聊天记录而言,如果聊天记录中明确涉及到借款事实并且对
2022-04-27 15,340
-
01:21
录音可以作为打官司的证据吗录音可以作为打官司的证据,录音属于视听资料,也是我国司法法定证据类型之一,是有效的。但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录音证据的取得方式要合法,内容合法。即使录音可以作为证据,也不是全部的录音都有效,录音在录制的过程不能侵犯国家、社会或第三人的相
14,557 2022.10.12 -
01:07
有人欠钱不还打电话不接怎么办如果对方欠钱到期不还,而且还不接电话,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向他发出支付令,令他还钱。申请支付令在诉讼上叫督促程序,适用于金钱债务和有价证券债务,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应该明确,债权人有比较充分的证据,如有欠条、借据等。并
2,076 2022.04.15 -
01:01
欠债不还官司怎么打欠债不还打官司的流程如下: 1、根据被告的财产状况等因素确定是否申请财产保全。财产保全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及诉中财产保全。申请财产保全的,要向法院提交保全申请及掌握的被告的财产线索信息; 2、准备民事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
462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