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工资不能超过离职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申请离职就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履行提前三十天书面告知义务,三十天届满,你与公司间的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解除。 你提前一周申请离职,显然违反了上述规定,公司批准你的离职申请,但并不等于接受你提前一周才申请的做法。所以公司扣你工资(应支付你已工作期间的工资),并无不当。 你连与公司签订的是哪种类型的劳动合同都搞不清楚,对问题的解决就有相当难度。试用期最长为六个月,一年期限的试用期显然违法。 其次,如果公司在你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没有按规定为你缴纳社会保险费,你完全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与公司间的劳动合同,还有权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超过工伤申请时间不可以申请。超过一年期限的,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伤者不能通过工伤获得赔偿。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在特殊情况下,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可适当延长申请期限。
曾经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当时没有发现罹患职业病、离开工作岗位后被诊断或鉴定为职业病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1、办理退休手续后,未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退休人员; 2、劳动或聘用合同期满后或者本人提出而解除劳动或聘用合同后,未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 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前款第1项人员符合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条件的,按就高原则以本人退休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或者确诊职业病前12个月的月平均养老金为基数计发。前款第2项人员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按《条例》规定应以本人工资作为基数享受相关待遇的,按本人终止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计发。
-
申请刑事案件之前时间不能超过什么时间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报案不能超过六个月,超过六个月的,不再处罚。构成犯罪的,报案不能超过追诉期。不同类型的犯罪,追诉期也不相同。 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
2020.09.30 107 -
申请离职期间有工资吗
有工资,劳动者按照法律规定提前通知用人解除劳动合同的,在离职前正常上班的劳动报酬是应获得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出勤天数计发工资,不得克扣和拖欠。
2020.11.04 573
-
申请离职时间不能超过工资的多少?
如果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申请离职就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履行提前三十天书面告知义务,三十天届满,你与公司间的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解除。 你提前一周申请离职,显然违反了上述规定
2022-04-14 15,340 -
所以,申请离职时间不能超过工资的多少?
如果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申请离职就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履行提前三十天书面告知义务,三十天届满,你与公司间的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解除。 你提前一周申请离职,显然违反了上述规定
2022-04-11 15,340 -
请问离职的时间到底能不能超过工资一般是多少呢?
如果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申请离职就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履行提前三十天书面告知义务,三十天届满,你与公司间的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解除。 你提前一周申请离职,显然违反了上述规定
2022-04-11 15,340 -
超过申请工伤认定时间还能不能索赔
1、已经超过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 2、虽然超过工伤认定时效,但仍然可以通过人身损失赔偿主张权利。 法条参考: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
2022-03-20 15,340
-
01:19
拘留时间不能超过
拘留时间不能超过: 1、行政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一般是在3天内。但是对于一些情况特殊或者是比较复杂的案件,行政机关会申请延迟1到4天,以方便查清案情。但是对于重大案件或者犯罪嫌疑有重大嫌疑的行政机关还可以申请把拘留的期限延长至30日,但
1,560 2022.04.17 -
01:32
申请离婚诉讼多长时间
首先,法院接到当事人起诉后,会在七日内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另外,对于起诉离婚案件,如果按照简易程序进行,则需要三个月;如果按普通程序,审限是六个月,二审审限是三个月。因此,离婚纠纷一般少则三个月,多则六个月。第一次起诉离婚时,
1,362 2022.04.17 -
00:56
工伤赔偿不能超过多久
工伤赔偿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般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开始计算。超过时效,则不受法律保护。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
3,20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