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的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情形;非过失性辞退是指非因职工原因由用人单位辞退职工而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即非过失性辞退情况):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因工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时,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或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被裁员人员即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条款无效的情形:如果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则是无效的;如果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也是无效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免除对方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责任的合同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是如果劳动者有下列情形,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单位的录用条件的;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其他。
-
劳动合同法第14条规定
该法条规定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条件,其中明确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单位应该和劳动者签署无固定期限合
2020.07.25 1,735 -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内容:有以下非过失性辞退情形的,用人单位提前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支付代通知金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岗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工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
2020.11.29 1,135 -
劳动合同法 第46条第五项的规定
1、劳动合同期限到期时,用人单位愿意续订劳动合同并且提出的条件对劳动者非常友好,但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则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2、合同期限到期时,用人单位愿意续订劳动合同但是约定条件对劳动者没之前好,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则劳
2022.04.12 1,394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形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
2022-04-01 15,340 -
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劳动法》第25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2022-03-13 15,340 -
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
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被用人单位辞退(或称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分为两种情况:一、用人单位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
2022-04-23 15,340 -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
2022-04-25 15,340
-
01:10
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
有以下情况之一,员工同意或者提出续签、签订劳动合同的,除员工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该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员工在同一家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的是劳动合同制度、或国有企业改制后重新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
3,148 2022.04.15 -
00:55
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什么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六种: 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
857 2023.08.10 -
00:51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包括: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
3,01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