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期间员工工资必须立马结算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全部工资。拖延1个月发放工资是违法的。 如果未及时支付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法律依据: 1.《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当日结清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 3.《企业工资支付规定》第三十三条企业与劳动者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办理离职交接手续的时候必须结算。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公司提出辞退员工是需要在三天之内结算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辞退的赔偿金以及被拖欠的工资。
-
员工离职当天必须结清工资吗
可以的,离职时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在员工依法办理离职手续后,用人单位必须为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即离职证明),同时劳动者的工资、押金和经济补偿是必须结清。
2020.12.28 2,175 -
员工自愿离职工资必须结清吗
必须结清,只要员工按法定程序提出辞职,用人单位没有任何理由不结工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离职,用人单位应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不得拖欠和克扣。
2020.03.23 930 -
辞职后工资必须马上结清吗
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全部工资。 如果未及时支付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
2020.03.31 906
-
员工离职工资是立马结算吗?
在试用期内,员工提前3天书面形式提出离职就可以,若过了试用期,员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就行了。 公司应在员工离职后三个工作日内结清工资,员工可以要求公司在三个工作日内结清你的全部工资,提前离职或自动离
2022-03-31 15,340 -
员工离职工资是立马结算吗
在试用期内,员工提前3天书面形式提出离职就可以,若过了试用期,员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就行了。 公司应在员工离职后三个工作日内结清工资,员工可以要求公司在三个工作日内结清你的全部工资,提前离职或自动离
2022-02-01 15,340 -
员工离职后,工资要立马结算吗
一、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全部工资。拖延1个月发放工资是违法的。 如果未及时支付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
2022-04-18 15,340 -
员工离职之前工资要立马结算吗
一、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全部工资。拖延1个月发放工资是违法的。 如果未及时支付工资,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
2022-04-19 15,340
-
00:51
员工突然离职工资怎么算
员工突然离职工资的计算如下:在劳动合同内员工突然离职的,工资根据本月上班的天数进行计算。比如劳动者本月工资是3000的,本月出勤天数应该是20天,劳动者出勤的天数是10天,工资就是3000除以20乘以十等于1500。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
4,951 2022.04.17 -
00:48
员工离职扣工资合法吗
员工离职扣工资的,该行为是否合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员工属于正常离职,并且未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扣工资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劳动者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收到投诉后,应当进行调查,查证属实的,应当责令用人单位足额支付工
6,204 2022.04.17 -
00:52
员工工伤期间工资如何发放
工伤治疗期间的工资,一般会让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发放,并且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治疗期间工资的支付周期通常是按月支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伤导致的停工留薪待遇期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即使有特殊情况允许延长,最多也只能再延长12个月。
3,26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