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离婚孩子判给谁的原因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离婚夫妻就抚养权达成协议,则协议优先。离婚家庭的子女随父方生活还是随母方生活,可以由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应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关于子女随哪方生活。在离婚之诉中,如果双方就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协议,一般法院会尊重其协议,但是双方协议由父方或母方抚养子女对子女正常生活有严重不利的除外。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应该尊重双方协议。
怀孕期间男方不能提出离婚,哺乳期的孩子一般判给女方。 1、男方注意情况 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诉讼离婚是指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离婚问题,出于对女方及子女权益的保护,一般来说男方如果起诉离婚,必须在女方分娩一年后提出,但是女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比如孩子为女方与他人通奸所生);但是女方提出离婚不受此限制。 2、女方注意情况 对于哺乳期间离婚,在取证阶段,如何证明双方感情已经破裂,没有和好的可能性,在取证上比较麻烦,法官在证据的提供的基础上,周全考虑孩子未来的生活。因此,如果婚姻实在不能继续维持的话,女方提出离婚,应该积极取证,收集相关有力证据。 在孩子哺乳期内离婚的,原则上是不允许男方提出离婚,而此时对孩子抚养权的判决一般是判给女方。当然,日后也有可能因为客观原因发生变化,而变更孩子的抚养权。
-
因为家暴离婚的孩子会判给谁
家暴离婚孩子判给谁,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家暴办理离婚孩子正常情况下应该会属于没有家暴的一方。倘若施暴者打孩子,那孩子无异议要跟非施暴者,但是如果施暴者不打孩子,那单纯以家庭暴力为由剥夺施暴者的监护权在法律上是没有规定的。一般情况下,8岁以上
2022.04.14 172 -
离婚不给孩子抚养费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则上,不抚养子女一方应当支付抚养费。但是,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给孩子抚养费,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给付方由于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确实无力按原协议或判决确定的数额给付,而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又能够负担,有抚养能力的。 (
2021.03.08 122 -
离婚孩子判给谁谁的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由女方直接抚养。父母双方可协议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协议不成的,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子女,法院会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已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
2021.01.31 162
-
离婚孩子判给谁的影响有哪些
离婚孩子判给谁主要受到男女双方经济能力,孩子岁数,孩子意愿等等。一般两岁以内的孩子判给女方,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孩子,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
2022-03-17 15,340 -
离婚孩子判给谁主要受到哪些影响
离婚孩子判给谁主要受到男女双方经济能力,孩子岁数,孩子意愿等等。一般两岁以内的孩子判给女方,对于两周岁以上的孩子,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
2022-01-27 15,340 -
因小孩离婚孩子判给谁
抚养权的归属 1离婚后孩子的归属,哺乳期内的孩子,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父亲则需按月按法院的判决或双方协议的数额支付孩子的抚养费。 2周岁以下的孩子,一般随母亲生活。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可
2022-03-27 15,340 -
什么是离婚孩子判给谁,什么情况下孩子判给谁
从女方的角度来讲,什么情况下,法院将孩子判归女方抚养的可能性较大呢? 第一,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这主要考虑孩子尚处在幼儿期,需要母亲的哺乳,母亲更能给孩子体贴和照顾。 第二,孩子虽然两周岁
2021-06-28 15,340
-
01:20
因家暴离婚孩子会判谁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夫妻双方一方存在家暴行为,离婚时子女的抚养权应当归另一方抚养。原因如下: 1、家暴行为属于不良的侵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家庭暴力严重影响子女的生活和成长,可能会对子女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夫妻双方决定离婚时,
2,503 2022.04.17 -
00:57
离婚孩子周岁判给谁
离婚后,孩子才一周岁的,除非出现母亲不适合抚养子女的情况,否则应当判给母亲直接抚养。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可知,当孩子未满两周岁的时候,在没有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有抚养条件而不尽抚养义务,或者是子女
919 2022.04.17 -
00:59
离婚孩子十岁判给谁
离婚案件抚养纠纷中,法院审理的时候一般会优先采纳双方当事人的协商一致的意见。在双方无法就抚养权归属达成一致意见时,法院会根据子女的年龄等状况,询问子女有关抚养权归属的意见,该意见对法院作出抚养权裁判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抚养
456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