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快一年了公司要扣百分之50的工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正常辞职的,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百分之五十的工资这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对于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被克扣的工资。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以起诉到法院;3、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合法。如果员工没有提前辞职并且按照规定辞职的话,公司是不能扣工资的。如果员工违反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的规定,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那么用人单位就可以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赔偿部分不能超过工资的20%。
-
自动离职要扣百分之30的工资
辞快工扣工资30%不合法。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处理。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报酬,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用人单位还需要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2020.07.13 359 -
辞职了,怎么算该工资百分之30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辞职的,用人单位是不能无故克扣其百分之30的工资的。如果是给个人工作,不算劳动关系,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该个人老板,要求支付劳动报酬。
2020.10.04 420 -
辞快工扣工资50%合法吗
辞快工扣工资50%不合法。因为劳动者本人的原因而给用人单位带来各种损失(如:经济损失,形象损失等)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签订的合同条例来要求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进行赔偿;当然用人单位也可以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去扣除,但月扣除不可以超过月工资的20
2021.05.06 1,102
-
辞职不批怎么办要我辞快工扣分之百50
不合理,可向劳动局投诉,提前三十天书面申请。
2022-09-27 15,340 -
正常离职公司扣百分之50工资
劳动者正常辞职的,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百分之五十的工资这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对于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被克扣的工资。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
2022-03-01 15,340 -
辞快工为何需要扣除百分之四十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34条,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
2022-09-12 15,340 -
试用期辞职要扣百分之五十工资
1、在试用期内辞职,工资要扣百分之五十违反了《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2、法律依据:1)《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022-02-08 15,340
-
01:09
辞职了怎么礼貌的要工资
辞职了礼貌的要工资的方式是,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者他人调解的方式要工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要工资:1、向当地劳动局或者劳动监察执法大队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2、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劳动仲裁处理;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诉求用人单
8,169 2022.04.17 -
01:06
公司买的五险一金辞职了怎么办
辞职以后五险一金是不能取出来的。辞职后五险一金的处理方法如下: 1、养老保险:(1)停止交费,形成缴费年限中断,个人账户积累停止,但只要时间不长对今后影响不大;(2)由个人全额缴纳,即不中断缴费,把过去连同企业缴纳的部分一并自己缴纳,但这样
1,473 2022.05.11 -
00:58
市职工医保住院报销百分之多少
市职工医保住院报销的规定如下:住院报销比例目前一个年度内首次使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时,无论是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起付金额都是1300元。而第二次以及以后住院的医疗费用,起付标准按50%确定,就是650元。在起付线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甲类及
2,172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