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身损害赔偿中怎么计算误工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按实际误工时间和收入数额计算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以用人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为准;没有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关于人身伤害赔偿中误工费金额判定的方法:要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若是受偿人本身就具备稳定的收入,则其误工费的计算为受偿人在遭到损害过后所减少的收入,也就是受偿人损害前的工资收入减去损害之后的收入所得。若是受偿人没有稳定的工作来源,则计算其损害前正常收入的方式是以其最后三年的平均收入除以3所得值。
-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怎么算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应当按照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进行计算。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
2020.02.04 232 -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怎么算?
计算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的办法: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其实际减少的收入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来计算;如果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则可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来计算
2021.03.04 185 -
人身损害赔偿中误工费的具体计算方法?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的计算: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2020.05.21 191
-
人身损害赔偿中,误工费怎么计算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按实际误工时间和收入数额计算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以用人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为准;没有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2022-04-04 15,340 -
人身损害赔偿计算表中误工费
《条例》第50条第(二)项规定:“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
2021-03-07 15,340 -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怎么计算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按实际误工时间和收入数额计算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以用人单位开具的收入证明为准;没有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2022-03-29 15,340 -
人身损害赔偿误工费怎么计算?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误工费是按照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来赔偿的,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没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误工时间则根据医院的证明来予以确定。
2022-07-11 15,340
-
01:09
人身损害中营养费如何计算
在人身损害纠纷当中,营养费是指受害人在遭受损害后,为辅助治疗或使身体尽快康复而购买日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所支出的费用。 首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由此可见,虽然最重要的是根据受害人的伤残情况
1,379 2021.04.25 -
00:56
人身损害赔偿费用如何结算
人身赔偿费用范围包括受害人治疗所用的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伤残赔偿金等。医疗费即受害人治疗康复期间所需费用,包括药品费用、手术费用等。误工费按照受害人误工时间乘上误工期损失收入来支付,有固定收入的按固定收入算,没有固定收入
1,584 2021.04.25 -
01:07
人身损害怎么赔偿标准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人身损害赔偿的多少是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上一年
3,5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