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保农村户口报销比例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主要包含大病报销、住院报销以及门诊报销。 1、门诊补偿: (1)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就诊报销60%,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10元,卫生院医生临时补液处方药费限额50元。 (2)镇卫生院就诊报销4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100元。 (3)二级医院就诊报销3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 (4)三级医院就诊报销2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 (5)中药发票附上处方每贴限额1元。 (6)镇级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年限额5000元。 2、住院补偿 (1)报销范围: A、药费:辅助检查:心脑电图、X光透视、拍片、化验、理疗、针灸、 CT、核磁共振等各项检查费限额200元;手术费(参照国家标准,超过1000元的按1000元报销)。 B、60周岁以上老人在兴塔镇卫生院住院,治疗费和护理费每天补偿10元,限额200元。 (2)报销比例:镇卫生院报销60%;二级医院报销40%;三级医院报销30%。 3、大病补偿 镇风险基金补偿:凡参加合作医疗的住院病人一次性或全年累计应报医疗费超过5000元以上分段补偿,即5001-10000元补偿65%,10001-18000元补偿70%。镇级合作医疗住院及尿毒症门诊血透、肿瘤门诊放疗和化疗补偿年限额1.1万元。
-
农村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农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镇卫生院报销60%;二级医院报销40%;三级医院报销30%。 报销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药费:辅助检查; 2、心脑电图、X光透视、拍片、化验、理疗、针灸、CT、核磁共振等各项检查费限额200元; 3、手术费(参照
2022.08.09 1,674 -
农村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农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镇卫生院报销60%;二级医院报销40%;三级医院报销30%。报销范围:药费:辅助检查;心脑电图、X光透视、拍片、化验、理疗、针灸、 CT、核磁共振等各项检查费限额200元;手术费(参照国家标准,超过1000元的按100
2020.11.21 1,503 -
农村低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村低保医疗保险政策是地方性政策,每个地区的政策都相同,农村低保医疗报销比例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农村低保户费住院报销最高可报销800元;住院报销的比例为40%,一年最高可报销6000元。报销步骤: 1.住院时先自行缴纳住院押金。医院检查过程
2020.05.11 818
-
社保农村户口的报销比例是多少?
目前社保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其中,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主要是企业在职职工缴纳,不存在户口的限制。只有居民医疗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以前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有区别,现
2022-04-03 15,340 -
农村户口参加社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目前社保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其中,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主要是企业在职职工缴纳,不存在户口的限制。只有居民医疗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以前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有区别,现
2022-04-04 15,340 -
农村社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目前社保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其中,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主要是企业在职职工缴纳,不存在户口的限制。只有居民医疗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以前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有区别,现
2022-04-10 15,340 -
农村户口已交农村社保比例是多少
以下是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 养老:单位20%,个人8% 生育:单位交,个人不交 工伤:单位交,个人不交 医疗:单位10%,个人2%*基数+3 失业:单位1.5%个人0.5% 公积金:今年最高不超12%
2022-08-10 15,340
-
01:00
农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是多少
农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是:一级医院的话,这个报销的费用是不进行一个分段的,一般是报销65%。如果是在二级医院那么报销的话,一般情况下要看是县里的医院还是市里的医院,一般县里的医院起付是4006000元以下,报销65%,六千元以上报销80%,如
9,269 2022.04.17 -
01:07
农村医保一般报销多少
农村医保一般报销:一级医院的话,这个报销的费用是不进行一个分段的,一般是报销65%。如果是在二级医院那么报销的话,一般情况下要看是县里的医院还是市里的医院,一般县里的医院起付是400,6000元以下,报销65%,六千元以上报销80%,如果说
12,634 2022.04.17 -
01:21
农村房屋拆迁赔偿比例是多少
农村房屋拆迁赔偿的标准比例: 1、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制定区片综合地价应当综合考虑土地原用途、土地资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
973 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