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到底归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家暴离婚的,法院在判决孩子归谁抚养的问题上一般遵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即从夫妻双方的经济实力、受教育程度、有无不良嗜好等方面因素综合考量; 2、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一般在怀孕期间是不允许判决离婚的(除非女方坚持提出),而且腹中之子按照我国法律还不能算是法律意义上的人,故无评价其抚养权的前提。即便怀孕期间离婚了,亦可抚养方依然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抚养义务。 3、根据司法解释,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家暴离婚抚养权归非家暴方。家暴方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的总原则是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家暴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归更有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方。抚养权的归属是根据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综合判定的,并且是以有利于孩子为原则的。所以如果一方有家暴的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响,那么是不利于争取孩子抚养权的。
-
家暴离婚孩子抚养权归谁
家暴离婚的,那么孩子抚养权一般会归被家暴的一方。人民法院一般会按照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争取最大利益的原则来作出抚养权归属的判决。由于夫妻中的一方具有家庭暴力等不良嗜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被家暴方只要递交证据证明对方家暴,那么
2022.04.13 526 -
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到底归谁
离婚孩子的抚养权一般要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 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判给女方。除非母方有下列情形:1.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如癌症),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2.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指对子
2021.01.30 147 -
离婚孩子抚养权到底归谁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丧失生育能力的。 2、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3、
2021.03.26 182
-
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到底归谁
1.起诉要求孩子的抚养权,法院会依据你们双方的抚养条件,选择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更有利的一方。 2.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
2022-02-16 15,340 -
家暴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归谁
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可以由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应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关于子女随哪方生活。 在离婚之诉中,如果双方就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协议,一般法院会尊重其协议,但是双方协议由父方或
2022-04-20 15,340 -
家暴离婚孩子抚养权归谁
、以家庭暴力起诉离婚(冷暴力不是家庭暴力),属于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形,法院会据此判离。 3、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两周岁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满十周
2022-03-17 15,340 -
家暴离婚孩子抚养权归谁?
家庭暴力建议离婚,如果想要孩子建议到法院起诉离婚,孩子如果在两周岁以内法院一般会判给女方,除非女方有重大不能治愈的疾病,不尽抚养义务或者没有抚养能力。对于两周岁以上的:一方已做绝育手术的子女随其生活时
2022-04-14 15,340
-
01:09
家暴离婚孩子归谁抚养家暴离婚孩子归谁抚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情况一:孩子不满两周岁的,一般由母亲进行抚养。 情况二:孩子满两周岁但是不满八周岁的,由夫妻双方协商后进行决定,如果协商不成,则按照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进行抚养权归属判决,如果一方有家暴行为的话
1,118 2022.04.17 -
01:12
家暴离婚孩子归谁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夫妻双方一方存在家暴行为,离婚时子女的抚养权应当归另一方抚养。原因如下: 1、家暴行为属于不良的侵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家庭暴力严重影响子女的生活和成长,可能会对子女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夫妻双方决定时,双方
554 2022.04.17 -
01:05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归谁父母离婚后,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可以由双方协商达成协议,若协商无效,则可上诉至人民法院,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抚养权归属。 1、对于处于哺乳期的孩子,法院原则上会将孩子判给母方抚养;对于十周岁以上的子女,可以适当参考子女的意愿; 2、夫妻双方
1,45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