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男方的陪产假是多少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陪产假又称为护理假,多数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中规定男方陪产假一般是7天,晚婚晚育可延长至10天。但是也有长达30天的陪产假,例如河南省。陪产假扣工资吗的相应制度各单位也都不尽相同,奖金福利不变。下面列举部分地区的陪产假假期规定。上海:陪产假规定:陪产假是晚育护理假,按照上海市的有关规定陪产假实际上叫做晚育护理假。法律依据是《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三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晚婚假期间享受婚假同等待遇,晚育假、晚育护理假期间享受产假同等待遇。注意,只限晚育,不是晚育的就没有这个假期。重庆:护理假7个工作日,《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晚育者产假期间,男方所在单位应给护理假七个工作日,护理假视为工作时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会按实际情况来确定。除了西藏和新疆这两个省份外,目前我国已经有29个省份修改了计生条例,明确了陪产假的期限。其中最短的陪产假是7天,最长的陪产假是1个月,多数地区的陪产假是15天。目前陪产假最短的是天津和山东,只有7天。其次是上海,只有10天。
男的陪产假最短的有7天,最长的则有1个月之久,多数地区的陪产假为15天。陪产假具体要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规定,并且各地的陪产假都有不同的规定。
-
国家规定陪产假多少天男的
大多数地区是15天,但部分地区有所不同,一般为7天到1个月不等,也有不休陪产假的地区。天津、山东两地适用7天的规定,为统计有生产陪护假期的最短;上海适用10天的规定;辽、吉、黑、青海、重庆、河北、北京等地为15天;湖南与四川两地为20天;内
2022.04.12 1,191 -
男的陪产假国家规定多少天
男的陪产假一般为五天到三十天。男的陪产假国家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多少天,但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都有男性陪产假的规定,假期一般为五到三十天不等,具体可查询本省的规定。
2020.08.20 652 -
男陪产假国家规定多少天
男职工陪产假根据各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的规定不同,时间也不同,具体可查询本省的规定。条例中规定的陪产假一般是15天,晚婚晚育的夫妻可以再延长10天,二胎也可能延长产假。有些地方的产假甚至长达30天,但也有地方的产假仅有7天。在产假
2020.04.20 432
-
国家规定的男方陪产假是多少天
陪产假国家没有具体的规定,多数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中规定男方陪产假一般是7天,晚婚晚育可延长至10天。但是也有长达30天的陪产假。陪产假期间的工资制度各单位也都不尽相同,奖金福利不变。 陪
2022-05-16 15,340 -
男方陪产假国家规定多少天
陪产假国家没有具体的规定,多数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中规定男方陪产假一般是7天,晚婚晚育可延长至10天。但是也有长达30天的陪产假。陪产假期间的工资制度各单位也都不尽相同,奖金福利不变。 陪
2022-06-11 15,340 -
陪产假国家规定男性陪产假产假是多少天
新的《劳动合同法》《劳动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其配偶的陪产假。规定其丈夫享受陪产假的,应该是当地的《计划生育条例》。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一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受三十
2021-10-25 15,340 -
陪产假国家规定国家规定的陪产假是多少天
目前全国29个省已经明确了陪产假期,数据显示最短的7天,最长的7天,最长的1个月,同时也明确了休假期间大部分地区的工资奖金照发。目前陪产假最短的是天津和山东,7天;其次是上海,10天;北京、河北、山西
2021-10-29 15,340
-
01:19
国家规定的丧假有多少天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公司员工的直系亲属,直系亲属一般包含父母、配偶和子女发生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经员工所在公司的行政领导批准之后,酌情给予一到三天的丧假。如果员工的直系亲属在外地发生死亡时,且需要员工本人去外地亲自料理丧事的,所在
9,852 2022.04.15 -
01:21
男的产假多少天2021新规定
男的产假条数2021新规定如下:男方陪产假一般为十五日至二十五日,我国法律中并未明确规定男方陪产假天数,而是根据各省市的人口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确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
4,909 2022.04.17 -
01:07
2020国家规定婚假多少天
法定的婚假为3天; 婚假一般指的是员工本人结婚依法可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员工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其所在单位如数支付工资,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一种对员工的精神抚慰,同时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3,478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