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正在办理的案件能不能报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事案件正在办理的情况下是不能起诉的,如果伤情鉴定为轻伤及轻伤以上后果,会启动国家公诉,如果是轻伤或轻微伤案件,才可能存在被害方提起刑事自诉的情况。 《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所谓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 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具体包括以下: 1、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刑法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3、刑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案。 4、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案。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所谓轻微刑事案件是指犯罪事实、情节较为轻微,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拘役、管制等较轻刑罚的案件。应当注意的是,这类案件强调被害人的举证责任,自诉能否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被害人等有无证据或者证据是否充分,如果被害人等没有证据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如果被害人等提出的证据不充分,不足以支持其起诉主张的,人民法院将裁定驳回自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刑事案件属于公诉案件,被害人申请撤诉是不允许撤诉的,除非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立案的理由不成立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可以通知公安机关撤案。刑事案件属于自诉案件的,可以在判决宣告前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
刑事案件能撤案。 如果案件正处于侦查阶段,经侦查机关调查后,发现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又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应当对案件进行撤销。 刑事案件经过一审之后要是被告对于结果不满或者是不能接受的话可以提起上诉,刑事上诉案件一般是一个半月左右立案的,但是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话一般是三个月左右立案。
-
民事案件能不能转为刑事案件
1、民事案件不会直接转化为刑事案件。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诉讼参与人因违反诉讼、执行程序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这种刑事案件并不是民事案件的转化。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发现有犯罪行为的可以直接移送有关部门进行侦查; 2、当事人可以向司法机关
2020.07.23 297 -
-
刑事案件能报案公开审理么
刑事案件原则上都需要公开审理,但是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2020.05.06 185
-
正在办理刑事案件能不能告
刑事案件正在办理的情况下是不能起诉的,如果伤情鉴定为轻伤及轻伤以上后果,会启动国家公诉,如果是轻伤或轻微伤案件,才可能存在被害方提起刑事自诉的情况。 《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
2022-04-23 15,340 -
刑事案件正在办理的案件能否起诉?
刑事案件正在办理的情况下是不能起诉的,如果伤情鉴定为轻伤及轻伤以上后果,会启动国家公诉,如果是轻伤或轻微伤案件,才可能存在被害方提起刑事自诉的情况。 《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
2022-04-16 15,340 -
刑事案件正在办理的案件能否起诉
刑事案件正在办理的情况下是不能起诉的,如果伤情鉴定为轻伤及轻伤以上后果,会启动国家公诉,如果是轻伤或轻微伤案件,才可能存在被害方提起刑事自诉的情况。《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
2022-03-01 15,340 -
刑事案件正在审理的案件能否起诉?
刑事案件正在办理的情况下是不能起诉的,如果伤情鉴定为轻伤及轻伤以上后果,会启动国家公诉,如果是轻伤或轻微伤案件,才可能存在被害方提起刑事自诉的情况。 《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
2022-04-17 15,340
-
01:04
刑事案件立案条件刑事案件只要有犯罪事实发生或发现犯罪嫌疑人,就符合立案条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应当立案。对于自诉案件,应当由受害人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诉立案,例如侮辱、诽谤罪,受害人应自行搜集证据向人民法院起诉,只要有明确的被告、属于自诉案件范围并且向有管辖权
4,268 2022.04.17 -
01:15
刑事案件破案条件刑事案件侦破需要满足下面几点条件: 首先,是案件事实清楚。公安机关在侦查案件时,应当收集证据,全面还原案件事实。 第二,是证据确实充分。侦查机关认定的所有案件事实都必须有证据予以证明,并且收集证据手段应该符合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都应该查证属
1,793 2022.04.15 -
00:52
刑事案件能申诉几次刑事案件申诉有次数限制。申诉人就同一刑事案件向同一人民法院一般只能申诉一次;对经两级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复查均驳回的刑事案件,当事人再次提出申诉的,如果没有新的充分理由,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4,07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