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为诈骗罪如何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鉴定后赔偿标准 1、医药费:根据被害方当地县级以上医院出据的病历及医药费收据确定赔偿额; 2、误工费:根据被害方,事发上月基本工资标准(企业职工由所在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出据证明,个体工商户由当地税务部门提供申报纳税额度,无业人员按照国家统计局上年度年人均收)计算赔偿; 3、护理费:由当地县级以上医院出据患者需要护理证明,并提供需护理时间期限,再根据实际护理人日均收乘以护理天数计算。 4、赔偿费(这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如果是轻伤,基本没有赔偿费,如果是重伤造成残疾,根据被害人所在地伤残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依据伤残赔偿标准执行赔偿。如果造成需要假肢或辅助器械(轮椅等)被告人根据法院确定的责任轻重,一并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诈骗罪要求赔偿的方式如下: 1、如果刑事案件尚未判决的,则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 2、如果法院已经判决的,则被害人应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3、如果诈骗人没有赔偿能力,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贷款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规定可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何为诈骗罪如何定性
符合主体、客体、主观、客观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2、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
2020.08.21 118 -
如何鉴定信用卡诈骗罪
判断是否为信用卡诈骗罪只需要根据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否满足加以判断。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
2020.02.25 121
-
诈骗罪鉴定后如何赔偿
鉴定后赔偿标准 1、医药费:根据被害方当地县级以上医院出据的病历及医药费收据确定赔偿额; 2、误工费:根据被害方,事发上月基本工资标准(企业职工由所在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出据证明,个体工商户由当地税务部门
2022-04-26 15,340 -
诈骗案鉴定后如何赔偿
鉴定后赔偿标准 1、医药费:根据被害方当地县级以上医院出据的病历及医药费收据确定赔偿额; 2、误工费:根据被害方,事发上月基本工资标准(企业职工由所在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出据证明,个体工商户由当地税务部门
2022-03-21 15,340 -
诈骗案立案鉴定后如何赔偿
鉴定后赔偿标准 1、医药费:根据被害方当地县级以上医院出据的病历及医药费收据确定赔偿额; 2、误工费:根据被害方,事发上月基本工资标准(企业职工由所在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出据证明,个体工商户由当地税务部门
2022-04-26 15,340 -
如何认定为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 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 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
2023-03-03 15,340
-
01:38
诈骗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定罪要件: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
11,780 2022.10.22 -
01:19
诈骗罪罪如何立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因此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而致使行为人取得财产从而被害人受到财
1,009 2022.04.17 -
00:54
诈骗罪如何处罚
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假的事实、或者掩盖事实真相的方式,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罪的处罚标准为:行为人诈骗他人财物,涉嫌金额较大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处或
1,39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