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一裁二审利弊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归纳现行的“一调一裁二审”的弊端,我认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争议处理各阶段都“用其所短”,以至于偏离了原来立法的初衷——将调解、仲裁、诉讼三者结合,并形成以仲裁为中心的互补关系。所谓“用其所短”,即调解、仲裁、诉讼都没有发挥出各自的“长处”,而三个程序的“短处”却被现行体制不断“放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随着经济的好转,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经营一人有限公司,但对于一人有限公司的利弊却不甚清楚,律师进行提示如下,一人有限公司的优势主要包括, 一、经营自主权一人决定经营,对于经营方向不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商量,一个人就可以做主, 二、效率高,正因为一人做主,不需要与其他股东或者其他人商量,所以经营效益非常高, 三、经营灵活,对于经营风险高,并且具有自主权的这种公司,经营灵活也是他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但一人有限公司也有些弊端,如缺乏股东间的制衡,因为领先公司只有一个人进行经营,没有其他股东对于制衡方向必然非常弱, 二、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不容易区分。
-
一人有限公司的利弊有哪些
利: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有很大的自主权、公司内部结构简单,管理方式灵活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更好的保护商业秘密。弊:很容易出现股东的个人资产和公司资产混同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混同,必须每年经过会计事务所的年度审计,出具审计报告,这增加了公司
2022.04.12 3,888 -
民事二审调解会对那一方更有利
调解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结果符合自己的预期,并且对于自己是一个有利的结果。 原被告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在协议书上签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不得反悔。 调解还可能会省一半的诉讼费用,并且调解书生效后,到期对方不履行的话,可以立即申请
2020.01.03 141 -
一裁二审程序
一裁二审的程序适用于处理劳动争议的案件。根据法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2020.07.21 178
-
二手房有哪些利弊
二手房优点:房子的配套户型采光等等都是已经可见的了,所以你买起来不会后悔印象直观一手房现在一般都是楼花以后交楼存在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时候沙盘上说的和以后建的会不一样你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一般二手
2022-03-10 15,340 -
一人有限公司的利弊有哪些
根据《》57条: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一个法人股东的。一人有限公司存在以下弊端:一人有限公司因为没有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监督,容易出现个人财产和财产相混同的情况,进而需要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为
2022-08-18 15,340 -
二胎政策有哪些利弊
二胎政策的利: 1、抑制男女比例失衡在传统观念等原因促使下,“一胎政策”导致了许多父母“选择性生育”,因而最终出现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如今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则能极大减少这个问题的出现。 2、缓解人口老
2022-04-24 15,340 -
劳务外包的利弊一般有哪些
劳务外包并非一个法律概念,核心内容是发包人将其部分业务或工作内容交由承包人完成,发包人按照约定向承包人支付外包费用,外包的业务或工作内容一般为发包人的非核心业务。实务中不少承揽合同、委托合同都可以归入
2022-07-12 15,340
-
00:49
教师的权利有哪一些教师的权利有以下这些,具体如下: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
9,259 2022.05.11 -
01:04
一审二审三审四审一共可以几审一审二审三审四审一共可以二审。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一共可以到二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两审终审制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审级制度,指一个案件需经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
16,130 2022.05.11 -
00:55
一审到二审开庭有多久时间一审到二审开庭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正常情况下,3个月之内就会安排开庭时间的,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是二审终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
5,9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