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到期约定解除以后还有哪两种情况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到期后继续履行与解除的两种情况:劳动合同期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期满前办理续订手续。因用人单位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手续,劳动者继续在该用人单位工作,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7日内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劳动者可以凭有效证明材料,直接办理失业登记手续。你就可以领取失业保障金。 如果你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应当提前30天通知,那么公司只提前一周通知是违约了,应按照约定支付你违约金(代通金),一般是一个月工资。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那公司可以不提前通知,因为法律并没有规定劳动合同到期前双方必须提前通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三种。
合同解除有四种情况:因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无法达到合同目的;一方在合同期限届满前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示不能履行债务的;一方延迟履行债务,在另一方要求履行的合理期限内没有履行的;一方延迟履行债务或者因其他违约行为无法达到合同目的的。
-
哪种情况可以解除孕期劳动合同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
2021.10.11 770 -
合同的约定解除情况有哪些
合同的约定解除问题具体包括: 1、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如果该事由发生的,解除权人就可以解除合同; 2、当事人还可以约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如果解除权人未在期限内行使的,解除权就消灭。
2021.04.13 101 -
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况都有哪几种
解除合同的情形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但不是有不可抗力就可以解除合同,而必须是由于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才能解除合同。 (二)与主要债务履行相关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预期违约 指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
2021.01.16 107
-
合同到期后,协商解除后两种情况可以继续履行
合同到期后继续履行与解除的两种情况:劳动合同期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期满前办理续订手续。因用人单位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手续,劳动者继续在该用人单位工作,形成事实
2022-04-13 15,340 -
合同有哪些种种情况可以法定解除?
下列情形合同可以法定解除: 1、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 2、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 3、履行期限届满前明确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的。 4、因不可抗力致
2022-07-19 15,340 -
合同到期后继续履行与解除的两种情况是什么?
合同到期后继续履行与解除的两种情况:劳动合同期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期满前办理续订手续。因用人单位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手续,劳动者继续在该用人单位工作,形成事实
2022-04-12 15,340 -
哪种情况可以解除孕期劳动合同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
2021-12-15 15,340
-
01:12
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有哪些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双方订立时存在重大误解的合同;一方或者是第三人存在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权的时候,主张解除合同,只要通知对方即可;行使法定的解除权只要向对方当事人传达了自己
787 2022.04.25 -
01:24
合同解除后的违约责任有哪些合同解除之后,违约责任条款还是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终止之后,对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法律效力并没有产生影响。 所以,在合同中,因为一方违约而另一方按照法律解除合同时,合同约定的违约条款还是合法有效,被违约方有权请求支付违约金。 不支持要求支付
920 2022.04.17 -
00:59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如何解除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话,当事人想要解除合同,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终止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1、当事人可以与对方进行协商,双方协议解除合同;2、当事人可以达成补充的约定,按照约定解除合同;3、当事人可以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单
2,00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