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分居在法律上法律上能说两年以上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和而分居,在法律上是必须达到两年以上,而且双方是因为感情不和,相互不履行夫妻性生活义务。如果是因为工作、去外地学习或者看病是不算分居的。离婚的时候选择诉讼离婚,法院是以夫妻感情破裂作为离婚标准的,如果男女双方的情况被认定为因夫妻感情不和分居两年以上,那么判离婚的概率是很高的。能不能离婚或者是想离婚,需要根据男女双方的具体情况来看,看选择哪种离婚方式,看你们之间是否存在可以判离婚的情形等。离婚有两种方式选择,一种方式是双方协议离婚,协商好双方一起去民政局办理相关离婚手续,这种情况是男女双方都同意离婚;另一种方式是去法院提起诉讼离婚,这种情况适用于一方不同意离婚。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而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根据男女双方之间的情况来判定的,主要是判定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家暴、遗弃、虐待、吸毒、赌博、重婚、坐牢、感情不和分居两年以上、难以治愈的身体缺陷或疾病等情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情况来判定。当然在这个期间男女双方是可以随时协议离婚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分居满两年的,对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可以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如果是诉讼离婚的,夫妻分居满两年,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因此,以分居为理由主张离婚的,须是由感情不和所致,如果因工作、求学、就医等客观原因造成夫妻双方两地分居,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分居,这样的离婚诉求也是不会得到法院支持的。 作为应准予离婚的分居,必须达到分居满两年,而且分居必须是持续的,不间断的。 夫妻分居满两年要有证据来证明。 总之,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夫妻感情破裂,再无和好可能”,其中“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只是判断的一个标准而已,最后能不能离婚,还得由法官综合考虑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并且有无和好可能的情形。所以,分居满两年并不一定就能离婚。
没有。分居再长时间,夫妻关系都不会自动解除。从法律上说,没有什么婚是可以自动离的,离婚都是要办手续的。离婚只有两种途径:协议离婚或者诉讼离婚。
-
法律上有分居两年之后自动离婚的说法吗?
首先,分居再长时间,夫妻关系都不会自动解除。从法律上说,没有什么婚是可以自动离的,离婚都是要办手续的。离婚只有两种途径:协议离婚或者诉讼离婚。 其次,因分居而离婚的,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第一、要求双方连续两年分居,互不履行夫妻义务。 第二
2021.03.11 154
-
夫妻在法律上分居两年可以判离婚吗
1。因感情不和两年以上,是认定构成感情破裂判决离婚的标准之一,一般而言可以判决离婚。2。其实,如果确实决定,又没开始分居,最好的办法不是被动地分居。3。应该直接到法院起诉,不成就六个月后再起诉,一般会
2022-09-03 15,340 -
法律上夫妻分居两年可以离婚吗
不是分居两年就可以离婚,离婚对分居时间没有限制,只要自愿的离婚的就可以离婚。协议离婚的双方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或是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人民法院判决准予离婚的,判决生效就解除了婚姻关系。
2023-01-31 15,340 -
夫妻分居法律上两年以上的夫妻是不是分别了
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和而分居,在法律上是必须达到两年以上,而且双方是因为感情不和,相互不履行夫妻性生活义务。如果是因为工作、去外地学习或者看病是不算分居的。离婚的时候选择诉讼离婚,法院是以夫妻感情破裂作为
2022-05-04 15,340 -
如何在法律上证明夫妻分居两年
通过收集以下证据收集以下证据证明: 一、一方住在外面的房屋租赁合同; 二、双方签订的夫妻分居书面协议,如果是口头协议,必须由对方承认; 三、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书面分居文件; 第四,双方之间的信件和电子
2021-10-31 15,340
-
01:10
押金在法律上可以退吗
押金能不能退还,关键是在于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时候进行的协商,或者签订合同时的约定。 押金,就是为了履行担保债务的义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把规定的金钱或者等价物交给债权人占有,在债务人对合同债务不履行的时候,债权人享有从押金中优先受偿的权利,押金
776 2022.04.17 -
01:08
离婚协议在法律上有效吗
离婚分为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对于协议离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经协商达成的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
2,405 2022.04.17 -
01:03
隐形股东在法律上允许吗
隐形股东,从法律上来说是隐名股东,也是实际投资人,是指按照书面或者口头协议,来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 隐名股东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是,当隐名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将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隐名股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
911 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