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里干了一个月公司不给我交社保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上班不到一个月没有签合同的,劳动者如果直接走人的,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如何申请劳动仲裁: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以起诉到法院;3、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要求公司补交。社保是强制险,公司必须要为员工购买,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给你交社保,若公司没有买社保或没有按实际工工资交社保,你可以要求公司补交。如已签订劳动合同单位仍未为你缴纳社保的,你可以凭劳动合同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诉,以保障自已的合法利益。
-
我公司不干了社保怎么办?
如果说自己不在单位上班了,那么社保是可以正常的转移出来的。因为你和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之后,那么社保关系,都可以正常自由的转移了。一般情况下,如果说你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单位,那么可以暂时将自己的个人社保转移成为邻国就业的形式来参保,如果说你
2020.01.13 446 -
我在公司干了五年没交社保怎么办?
公司五年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保,肯定是属于违法的行为,要是公司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就可以要求公司给予自己相应的经济补偿,要求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
2020.11.05 1,668
-
我在公司干了一个月,不想干了,直接走了,公司不给交社保,怎么办
劳动者上班不到一个月没有签合同的,劳动者如果直接走人的,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如何申请劳动仲裁:1、去当
2022-03-28 15,340 -
公司不给干了,不给我交社保怎么办
劳动者上班不到一个月没有签合同的,劳动者如果直接走人的,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如何申请劳动仲裁:1、去当
2022-04-07 15,340 -
入职一个月了公司不给我公司交社保了,怎么办
公司必须要为员工购买社保,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就要交社保,若公司没有买社保或没有按实际工工资交社保,可以要求公司补交过去没有买的社保。并且,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员工离职时也可以要求对方补缴。 公司
2022-05-01 15,340 -
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我现在不想干了,我的社保怎么办
劳动者辞职的,其养老保险是可以转移的,也可以等找到新的公司以后,要求用人单位继续为其缴纳社保。 离职后,原单位从其公司账户内做减员处理,然后劳动者可以自己按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自己继续缴纳社会保险,也可以
2022-04-09 15,340
-
01:31
社保交了几个月在哪里查
社保交了几个月的查询方式如下: 1、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和社保卡,到当地的社保中心或者劳动保障部门查询; 2、登陆所在城市的劳动保障网或社会保险业务网站,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即可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3、打开微信,
19,371 2022.06.22 -
01:07
自己交社保漏了一个月怎么办
自己交社保漏了一个月的处理办法如下:可以进行补缴。直接提供补交月的工资凭证复印件,加盖财务章和公章,凭证上要有员工的本人签名。员工的劳动合同复印件。单位起草一份补交申请,就说是经办人员失误之类的原因,补交保险。上面注明员工姓名和身份证号。加
6,202 2022.05.11 -
00:50
灵活就业社保忘记交了一个月怎么办
灵活就业社保忘记交一个月的,可以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灵活就业的人员应当直接去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因某些原因忘记缴纳一个月的,一般情况下,没有任何影响,劳动者可以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因为社会保险是累计计算的,断交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26,67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