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两个月收监了还有可能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取保候审后收监有两种可能。 一是最后经法院判决,处以实刑的。 二是取保候审期间不遵守法律规定的。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取保候审被收监执行通常来说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取保候审期到了,需要进行后续相关安排。二是违反了相关法律的有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收监执行,在相关法律上关于应当遵守的规定应为不应为共计九条。只要不违背规定,通常来说不会因此被收监执行。
取保候审被收监执行的原因要么是取保候审期到了,亦或者是违反了《刑事诉讼法》有关取保候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相关规定,导致被收监执行了,被收监执行人员不清楚被收监执行的原因的话,可以联系承办法官或者委托律师调查。
-
取保候审两个月了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所以两个月属于正常范围内。法律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如果确有犯罪事实的,仍然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取保候审之后,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传唤,是刑事诉讼
2020.01.28 549 -
取保候审服刑两个月又被收监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只能遵守相关规定了。取保候审后收监有两种可能。一是最后经法院判决,处以实刑的。二是取保候审期间不遵守法律规定的。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相关的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
2020.02.28 1,194 -
取保候审了还会收监吗
取保候审后如果违反规定还会收监。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相关规定的,会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2020.08.03 390
-
取保候审两个月了什么情况会收监
取保候审后收监有两种可能。 一是最后经法院判决,处以实刑的。 二是取保候审期间不遵守法律规定的。《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
2022-03-24 15,340 -
取保候审取保候审一个月会收监吗
取保候审一个月传唤是否会收监,要看具体情况。
2021-12-25 15,340 -
取保候审两个月了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所以两个月属于正常范围内。法律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如果确有犯罪事实的,仍然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取保候审之后
2021-12-28 15,340 -
取保候审被收监了还能申请取保候审吗
1、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都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2、开庭时是否要收监要由办案机关决定,一般是可能判处缓刑的、监外执行的不会被收监。《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
2022-04-11 15,340
-
01:23
取保候审后还会收监吗
取保候审后还会收监,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1、取保候审期间如果违反相关规定,是会予以收监的。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传讯时不能及时到案。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2、若取保候
815 2022.06.15 -
00:59
取保候审期间怀孕会收监吗
取保候审期间怀孕,一般不会被收监。首先,既然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取保候审,说明犯罪嫌疑人在未怀孕的情况下,就已经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其犯罪行为、犯罪情节很可能较轻,不会被判处严重的刑事处罚。犯罪嫌疑人怀孕后,其更加不具备社会危害性,因此一般不会
1,402 2022.05.11 -
00:59
取保候审了还会批捕吗
取保候审期间检察院会进行批捕,法院也会依法进行判决,该强制措施的执行并不会影响整个审查程序进行。在此,先对取保候审这项强制措施作一定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该项措施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
3,63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