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协议离婚诉讼程序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协议离婚是双方就小孩抚养、财产分割、债权债务分割、年老父母的赡养等达成一致意见后,签好《离婚协议书》到当地(开具结婚证所在地)婚登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协议离婚的前提是双方自愿离婚。 2、法院会受理的。法院受理案子后,在庭审之前还要进行庭外调解,调解无效则依法判决。判决离婚的主要依据是看双方感情是否破裂。 3、孩子的抚养问题。判决孩子归谁抚养,要看谁抚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4、婚前财产不属于分割范围,是哪方的归哪方所有,包括有明确赠与依据的财产。如果是婚后财产,两个人具有同等的财产所有权和处理权。不过,分割财产,在法律上有两条规定值得注意:一是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对婚姻破裂不存在过错的一方可以占大份额。二是照顾女方的原则。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协议离婚需要准备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离婚协议书。 男女双方需拿着上述材料亲自去民政局申请离婚登记。 申请离婚登记之日起30天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去民政局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如果30天满了,自第31天开始至第60天,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民政局去申请领离婚证。
夫妻协议离婚的程序:双方都自愿离婚的,签订离婚协议书后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经过三十日离婚冷静期后的三十日内,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
夫妻协议离婚程序是怎样的?
夫妻协议离婚程序如下: 1、准备离婚协议。男女双方必须签订一份书面离婚协议,离婚协议必须包括双方是自愿离婚和对子女的抚养、财产以及债务等事项协商一致。 2、申请受理。男女双方需拿着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书面离婚协议等材料亲自去民政局申请离
2022.06.02 35 -
夫妻协议离婚的程序是怎样的
夫妻协议离婚的程序如下: 一、夫妻必须共同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申请离婚。 二、民政局工作人员应当对夫妻提交的离婚材料进行严格审查。 三、登记。民政局经过审查后,确认当事人有离婚意愿,并且已经对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经过离
2021.02.23 113 -
夫妻协议离婚的程序是怎样的?
夫妻协议离婚的程序:1.当事人申请。协议离婚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不得委托他人代理。2.审查。3.登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后,对符合离婚条件的,应予登记,发给离婚证,注销结婚证;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不予登记的,
2021.01.08 107
-
夫妻协议离婚程序是怎样的? ?
根据《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及〈婚姻登记管理条件〉,登记按照初审=>受理=>审查=>登记(发证)的程序办理。具体为:依据《婚姻登记条例》办理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本人的簿、;本
2022-08-29 15,340 -
夫妻协议离婚程序是怎样的
根据《》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男女双方自愿,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和市辖区的民政部门或者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
2022-08-26 15,340 -
夫妻协议离婚程序是怎样的?
协议离婚必须办理离婚登记。离婚登记是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必经程序。他是由婚姻登记机关依照行政程序办理的,其步骤如下:(1)申请当事人协议离婚时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不得
2021-05-27 15,340 -
夫妻协议离婚程序是怎样
办理协议离婚的程序,可分为申请、审查和程序三个环节: 1.申请 要求离婚的男女双方,应持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证明和《结婚证》,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手续。双方任何一方,都不能委托他人代办离婚手续。双方要
2022-05-26 15,340
-
00:56
二次诉讼离婚的程序怎样准确上说,二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具体程序,与一次提起离婚诉讼的程序没有太多差别。只是由于民事诉讼法实行一事不再审原则,除非双方当事人出现了新的情况或者发现了新的证据,如果不能证明感情确实已经破裂的,当事人就不应当第二次提起离婚诉讼。同时,根据相
499 2022.04.17 -
01:08
协议离婚程序首先,协议离婚只适用于夫妻双方均自愿离婚的情况,如果夫妻双方中有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另一方就要起诉离婚。要办理协议离婚,首先,夫妻双方要订立好离婚协议书,就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和子女的抚养权归属等问题,进行协商并达成合意;订
3,170 2022.04.17 -
01:23
二次起诉离婚诉讼程序怎样二次起诉离婚的诉讼程序和第一次起诉的诉讼程序是一样的,首先是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及证据材料,起诉请求法院判决离婚;法院审核起诉材料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即受理案件,原告缴纳诉讼费后案件正式立案完成;法院立案后向被告送达原告诉状和证据材料,并通知
58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