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公积金的提取只能在什么情况下提取?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积金的提取只能在以下情况下提取: (一)购买住房; (二)建造、翻建、大修住房; (三)离休、退休; (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 (五)出境定居; (六)继承人、受遗赠人提取死亡职工住房公积金; (七)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八)职工户口迁出本市; (九)职工在职期间被判刑并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 (十)非本市户口职工离开本市并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 (十一)委托提取还贷; (十二)归还商业性住房贷款。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住房保障制度,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一种形式。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单位和职工个人必须依法履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单位为其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实行专户存储,归职工个人所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提取公积金的条件,具体如下: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出境定居的; 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可以提取公积金的情况: 1、一次性付款购房; 2、商品房按揭; 3、一次性付款购买二手房; 4、建造、翻建自住住房; 5、离退休; 6、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
-
什么情况下能提取公积金
法律规定可以提取公积金的情况有: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屋,偿还房屋贷款,离休、退休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出境定居的,房租超过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等。
2020.04.16 141 -
什么情况下公积金能提取
在下列情况下公积金可以提取:无房户支付房租的;与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账户已封存6个月以上或住房公积金停缴24个月以上且账户已封存的;退休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的或偿还自住房按揭贷款本息的;出境定居的。
2020.07.27 120 -
在什么情况下公积金可以提取
在职工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情况下住房公积金可以提取,提取住房公积金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
2020.09.30 190
-
在什么情况下能公积金提取?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符合以下条件之 一,职工可以提取公积金: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出
2022-06-02 15,340 -
公积金在什么情况下能提取
在职工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情况下住房公积金可以提取,提取住房公积金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
2022-07-10 15,340 -
什么情况下能提取公积金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
2022-06-12 15,340 -
什么情况下公积金能提取到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符合以下条件之 一,职工可以提取公积金: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离休、退休的; 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4、出
2022-06-02 15,340
-
01:19
什么情况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相关条例,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即可以进行办理公积金金额的提取: 1、申请人为离休或者退休的; 2、申请人处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用人单位已经终止了劳动关系的; 3、申请人确认出境定居的; 4、申请人确认要
3,310 2022.04.17 -
01:52
住房公积金怎么提取提取住房公积金时,根据提取原因的不同,所需提供的资料也不相同。以提取公积金最常见的形式购房为例,因购房而申请提取公积金时应提交下列材料:1、本人及配偶的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2、授权银行查询征信的授权书。3、公积金提取申请书。4、房屋的产
179,586 2022.04.15 -
01:01
名下有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吗名下有房是否可以把公积金取出来,要看是否满足提取公积金的条件。住房公积金的领取要满足这些条件: 1、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 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 3、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时; 4、职工偿还房贷时
8,39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