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名义办理信用卡,以后以后恶意透支,恶意透支的行为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增加了两个限制条件:一是经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由此排除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
1、信用卡滞纳金。所谓信用卡滞纳金,是指当持卡人未在到期还款日前还款或还款金额不足最低还款额时,按规定应向发卡银行支付的费用。 2、逾期利息。用户使用信用卡透支以后,一般有20多天到50多天不等的免息还款期,就是只要持卡人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清所有的透支费用,那么该持卡人上月的所有费用都不再享受银行的免息待遇,而循环日息高达万分之五,即年利率达到18%。 3、不良信用记录。信用卡用户逾期还款将被记入不良信用记录,并且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实现全国联网,只要居民个人在银行办理过借贷业务、申领过信用卡,或为别人提供过担保等行为,那么就能在国内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查到信用报告。 4、面临刑事诉讼。如果用户在透支2个月后还不还款,银行就打电话提醒用户还款。如果还不还款,银行就请律师向用户发出律师函。如果还不还款,银行就会报案,涉嫌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
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透支信用卡的具体处罚是: 1、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
2022.04.17 196 -
信用卡恶意透支
根据法律的规定信用卡恶意透支是指,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的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如果数额较大的,该行为可能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2020.07.16 310 -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后果
不良信用记录。信用卡用户逾期还款将被记入不良信用记录。信用卡用户逾期还款将被记入不良信用记录,并且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实现全国联网。面临刑事诉讼,如果用户在透支2个月后还不还款,银行就打电话提醒用户还款。如果还不还款,银行就请律师向用
2020.07.12 227
-
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罪中,恶意透支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善意透支
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的诈骗犯罪活动,行为人在主观上应当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行为上表现为拒不偿还透支款或者在大量透支后潜逃、隐瞒身份,以逃避还款责任。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行为人具有不
2022-01-23 15,340 -
恶意透支恶意透支信用卡案例
法律依据如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9号):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
2022-04-20 15,340 -
恶意透支的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如何认定?
我国刑法规定,信用卡诈骗罪的几种情形中将恶意透支列入其中。 何谓恶意透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
2022-03-26 15,340 -
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要如何认定?
我国刑法规定,信用卡诈骗罪的几种情形中将恶意透支列入其中。 何谓恶意透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
2022-04-10 15,340
-
01:17
恶意透支信用卡怎么判刑
信用卡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恶意透支属于违约行为,需依照信用卡领用合同承担违约责任,但符合一定条件将成立犯罪。《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
1,797 2022.04.17 -
01:06
信用卡透支不还犯罪吗
信用卡透支不还本身就属于违约行为,如果已经超过了一定数额,而且经过银行有效催收后,仍然拒绝还款,当然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可以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恶意透支人,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信用卡诈骗罪包括了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主要是指:信用卡的持
765 2022.04.17 -
01:03
信用卡透支多少钱会被起诉
不管信用卡透支多少钱,都有可能会被起诉。如果透支金额达到1万元以上、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那么就有可能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要被提起公诉以追究刑事责任。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1,48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