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的性质及用途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积金的主要用途是: (一)支付后期按揭贷款; (二)支付房租缓解租房压力; (三)用于房屋装修; (四)进行住房翻修或者重建; (五)提取帐户余额减轻家庭负担; (六)减少工资收入纳税的税务支出。
住房公积金的用途有:购买、租房、装修、公积金建造翻修住房、住房公积金支付重大疾病。 购房:买房子贷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住公积金贷款,一种是商业贷款。使用住房公积金购房有两个主要的便利和优惠,第一可以直接提取,用来支付购房首付,也可以用来支付后期按揭贷款,离休的时候还可以一次性支取全部的金额;第二种公积金贷款买房,这种贷款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商业贷款利率,可以节省一大笔钱。 租房:住房公积金可以用来支付房租,缓解租房人的压力。对于还在租房的人来说,公积金可以提取用来支付房租,减轻自己的生活压力,对于租房类型也都没有限制,可以支付市场租房,也可以用于支付政府配租或者招租的经济适用房。 装修:可以申请提取出来用于装修,房子购买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装修,装修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时候就需要公积金来帮忙了。公积金在房屋装修的时候,既可以提现使用,也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用于房屋装修。 建造翻修住房:住房公积金可以用于建造翻修住房,这点很多人都没想到吧,如果家里有老房子需要翻修或者重建,也是可以使用公积金进行提款或者贷款,具体情形可以咨询各个地区住房公积金办理机构。 支付重大疾病:如果发生重大疾病,资金紧张的时候,可以提取公积金来用于治疗,除了医疗保险可以重大疾病支付以外,住房公积金也具备这项功能,这样对于很多有需要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双重保障,减轻家庭负担。
-
企业资本公积金的来源及用途
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金,主要来源于的股票发行的溢价收入、接受的赠与、资产增值、因合并而接受其他公司资产净额等。其中,股票发行溢价是上市公司最常见、是最主要的资本公积金来源。来源主要包括: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其资本金的资本溢价和股票溢价;
2020.02.04 434 -
资本公积有哪些用途
资本公积的用途有: (一)转增资本,增加实收资本(或股本); (二)改变企业投入资本结构,增加投资者持有股份; (三)增加公司股票流通量、激活股价,提高股票的交易量和资本的流动性; (四)反映投资者的权益,影响债权人的信贷决策。
2020.12.21 1,608 -
公积金的用途有什么
公积金的用途如下: 1、公积金可以贷款买房; 2、买房提取; 3、公积金可以用来支付房租; 4、建造翻修住房使用; 5、重大疾病支付; 6、低保困难家庭提取使用; 7、享受免税; 8、可做养老金。 住房公积金制度采用的是“个人积累制”模式,
2022.03.25 413
-
公积金的用途有哪些?
公积金的目的是:无房屋支付租金;终止或终止与单位的劳动关系,账户已封存6个月以上或停止支付24个月以上,账户已封存;退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购买、建设、改造、改造或偿还抵押贷款本息。
2021-12-22 15,340 -
公积金的用途有哪些
法定公积金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必须强制提取的,由资本公积金和法定盈馀公积金构成。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后,应从中提取10%进入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金额达到注册公司资本的50%以上后,不再提取。简而言之,公
2021-10-15 15,340 -
土地性质分类及用途有哪些?
土地的性质及分类1.土地出让一般分五类:商业用地、综合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各用地出让的最高年限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
2022-08-28 15,340 -
公积金用途有哪些
使用公积金购房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贷款买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并且公积金贷款的利息远低于商业贷款,所以更多的人愿意使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具体的额度以及利率可以参照各地贷款政策,或者咨询各地公积
2022-08-18 15,340
-
01:26
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用途
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用途如下: 1、按照地貌的特征可以把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以及平原等; 2、按照土壤的质地还可以划分为:壤土、砂土以及黏土等; 3、按照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国有的以及农村集体所有的; 4、按照获得途径可以
12,314 2022.04.18 -
00:56
公积金提取后是否还能用公积金贷款
公积金提取后,还能用公积金贷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单位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3年期以上或连续3年签订1年期劳动合同; 2、正常连续按月缴存住房公积金一定期限以上; 3、未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4、借款人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偿还本息的能力;
12,253 2022.10.03 -
00:55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公民行使监督权途径如下: 1、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2、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3、通过媒体工具,如电视、广播、报纸等进行监督。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人大及其常委会
13,945 2022.06.22